李老夫子问道:“你们说说店铺的位置,说清楚点,如果已经交易,请拿出城主府交易契约,我好写的明白,免得产生纠纷。”
张保忠拿出城主府发的交易契约,递给李老夫子。
李老夫子本来是一手拿笔,一手拿契约,准备看着誊写契约上的店铺地址。看着看着,李老夫子皱起眉头,放下笔,两手拿着契约看起来,又闭眼想想,又狐疑的看看两人,然后问:“我看这份契约,就是昨天,轰动全城事件中的那份买卖店铺契约,是也不是?”
张保忠说:“是。”
李老夫子问:“你们两个就是那案件的当事人,是也不是?”
两人一起回答:“是。”
李老夫子愤怒的问:“这么说,将军府送银子的事,全是假的?”
张保忠立即说:“不是,不是。买店铺的银子确实是将军府送的。”
李老夫子又疑惑又愤怒的问:“哪你给我说说,今天你们立契约的事是怎么回事?这两件事只能有一件是真的吧?”
张保忠已经满头大汗,看向李大彬。
李大彬说:“兄弟,李老夫子为人正直。你就实话实说吧。”
张保忠这才把将军府办丧事路过张家村,女儿去陪伴---,妻子看病---,将军府夫人送银子---,买店铺,自己家中的琐事---,一件件事情合盘托出。
李老夫子听得明白,中间又问了许多细节,最后总结:“原来是为了糊弄你父母,平息弟兄纷争,才需要订立契约。”又说:“你确实有一个聪明的女儿,立这样一份契约,也不失为一个暂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有隐患,你们可愿听?”
两人都说:“请先生讲来。”
李老夫子说:“这个契约的建立,是现在你们两人关系很好,有情有义。人是会变的,就是你们不变,你们有家人、亲戚、朋友,别人也可能会干涉,让事情变味。这就是隐患!”
张保忠诚恳的请教:“先生肯定有解决的办法,请您教我。”
李老夫子摸着胡子说:“简单。这个契约要立,必须再立一个契约,说明实际情况制约这个契约。两个契约都由张保忠拿着,回家见你母亲,让她看城主府所立房契和第一份契约。如果以后你们两家有了不好的变化,你拿出我立的第二份契约就可以解决隐患。”
张保忠对李大彬说:“就是委屈大彬老哥了。”
李大彬豪爽的道:“李老先生立契约吧,就应该这样做,消除一切可能的隐患。”
很快两份契约立好,李老夫子收润笔银子二两,两人谢过先生,回到李大彬家里。
张保忠给妻女说明了订立契约的情况,一家在厢房里收拾铺盖,准备回店铺了居住,张春梅说:“爹爹,你明天就回老家了,最快后天晚上才能回来。这两天,不如试营业,就卖包子。店铺开业总得请人,我想就请李伯伯一家帮工,按城里最高身价给佣金,咋样?”
张保忠,李小花立即说:“好,就请你李伯伯一家。”
张保忠一家三口立即去找李大彬一家,说明高价请帮工的事,两家人推让一番,最后商定李大彬一家三口,李大彬、赵瑞芝、李安都去包子店帮工,李大彬一家的薪酬,待看包子铺的进项再定多少。
张保忠一家三口,回到自己的店铺里,居住在上房主卧室里。
这天晚上,张春梅躺在床上,等着亥时的到来,好进行修行,心想:终于安定下来了,明天必须去买点手纸,洗澡、刷牙的用具等生活日用品。学习应该不难,身体也必须加强锻炼。进入虚空之心里,感应柳树还是老样子,感应灵塔第一层,空空的,也必须想办法多吸收魂魄。看到塔外物品,感叹医药店铺的富有,有这些医书,我也应该学学,我有魂识,就从认识自身做起,没有人可以这么清楚的看到身体的一切,看到成长中的每一点变化,这些应该会有用,还有母亲治病的过程也看看。立即‘看’母亲的身体情况,皮肤、肌肉、骨骼、内脏、血管等等,‘看’自己身体的情况,都用心记录下来,按照自己前世的一点点医学知识,慢慢的进行辨认、了解。亥时、子时到了,开始吸收空气中的灵气,时间过了,魂魄开始炼化灵塔控制台。
第二天,天还黑着,父母都起来了,张春梅也起来。
母亲发面,父亲准备去市场买菜。
张春梅说:“我跟着父亲去买菜。”
父母都劝:“春梅你还小,只管去睡觉。”
张春梅说:“不了,以后我每天都要跟着买菜,我在将军府学会了算账,省得爹爹吃亏。”
张保忠、李小花一想:是呀,两人都不认识字,也都不会算账。就都同意让女儿跟着去买菜。
张春梅跟着爹爹走在市场上,让父亲定了二百斤面,因为买的多了,这样卖面的就会送到家里。碰到卖萝卜的也让他全部送到家里,剩下的葱、姜、蒜就需要的很少了。
走向第一个卖肉的摊位,这里的肉摊都是后面宰杀,前面卖肉。
张春梅感应灵塔,眼睛立即发现了猪残存的魂魄,一个个的悄悄的吸收了,走了所有肉摊吸收了几十个魂魄,才让父亲买了十斤肉。
张保忠大惑不解问女儿:“为什么买这家的猪肉?”
张春梅解释:“以后就买最后一家的肉,他家的猪肉最新鲜。”
张保忠多买了两包盐,每包各半斤。准备送给村长家一包,感谢村长。给自己父母带一包,作为礼物。带着褡裢,褡裢里带着两份契约,赶着驴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了老家。
早上,李大彬一家早早就过来了,包子铺试营业。李小花,李伯母在厨房包包子,李伯伯烧火蒸包子,李安和张春梅大开店门,等着顾客上门。
店铺门前行人多起来,特别是不时有身穿学士服的学生走过,包子已蒸了几笼,厨房里几人也都停下来张望,可是没有顾客上门。
张春梅想,得吆喝,就让李伯伯搬两条长凳放到店铺外,把热包子也搬几笼出来,张春梅站在前面,看到有人过来,就大声喊:“包子,刚出笼的包子。”“大肉包子。”“香香的大肉包子。”清脆的童声顿时响遍不宽的街道。
张春梅又让李安扮作买家,故意从远处跑过来,远远的大声问:“肉包子多少钱一个?”
张春梅也大声回答:“五文铜币。”
李安拿出五文铜币递过来,同时说:“来一个尝尝。”
张春梅收下铜币,开笼拿一个,热热的冒着蒸汽的肉包子,递过去。
李安接过,咬一口,真香,大口称赞:“真香,好吃,真实惠。”
吸引过来一个学生,也买了一个,咬一口满嘴留香,也是大口称赞:“真香,好吃。”几口吃完,立即又买一个,边走边吃。还向一个相熟的学生推荐:“这家的包子好吃,很香。”
包子是真香,吃了的人都交口称赞,就吸引了更多的人。
张春梅忙着收钱,李安给人拿包子,不到中午,今天准备卖一天的包子就卖完了,连中午自己人吃的包子都没了。
李伯伯赶紧对后来者说:“今天的肉包子卖完了,抱歉。”
算一算卖了300多包子,收了1500多文铜币,净赚近1000多文铜币。大家虽然忙碌辛苦,但都很高兴。
李伯伯征求:“再去买点菜?”
张春梅看看不多的烧材,说:“今天就这样吧。下午伯伯联系多买一些烧材,我也得买点常用的东西。”
李小花都听女儿的,点点头。
下午,李伯伯去买烧材,李安陪着张春梅买了洗澡的大木盆子,许多包包子的厚纸,黄色的手纸,还有许多新的蒸笼等等,买这些东西张春梅都是用五十两的银锭付钱,终于换开了许多零碎银子,也把从母亲手里支的铜币节省下来,自己都存起来。
张春梅想的很清楚,不能省下从母亲手里拿铜币,否则没法解释资金的来源。
晚上,李伯伯一家走了,张春梅母女拴好门,把原来的客房规整规整,放下洗澡的大木盆子,烧了开水,张春梅和妈妈洗了一个母女浴。
刷牙的问题没法解决,就在晚上睡觉前用淡盐水漱口。
晚上,李小花高兴的数着铜币,张春梅告诉妈妈:“必须尽快的学会算数,要不我上学了,谁来收钱?”
妈妈一愣,问:“你会算数?”
张春梅说:“我在将军府学的。很容易学的,妈妈要学吗?”
母亲点点头。张春梅教了阿拉伯数字,教加减乘除,妈妈认真的学着。
改天,李伯伯一家早早就来了,张春梅跟李伯伯去买了菜,准备了比昨天多三倍的蔬菜和猪肉,早上蒸好包子,打开门,就有人进店里买包子吃,也不用端出去卖了,一直卖到下午,这天静赚了许多的铜币。
妈妈的床上铺盖下,铺了一层的铜币。
这天很晚,父亲才从老家回来,洗把脸吃把饭,一家人才互相问话。
张保忠述说了在家里的经过---,父亲在老家艰难的过关。
这两天试营业情况很好,妈妈掀起被褥,父亲被满铺的铜币惊呆了。
这天晚上父母一起跟着女儿,学习算数。
父亲回来后,买了更多的菜,赚了更多的铜币。
三天时间到了,父母陪着张春梅去取回了学士服、书桌和凳子。还买了一床新铺盖,我要自己单独的睡觉。又买了块和学士服一样蓝色的布,指导妈妈让妈妈给我做了个书包。
我早早的陪着父亲买了菜,待天明,父亲和李伯伯抬着书桌和凳子,我身穿蓝色学士服,斜跨书包跟着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