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当然知道,关中世家能活到现在,还保有大量田地,经过董卓李傕之乱也只是散去些动产,没有伤及不动产,那说明他们肯定是有很强的求生政治智慧的。
军阀的刀子在乱世有多好使,这些人不会不明白。真要是敢明着跳出来反对平抑粮价、反反土地兼并,他们肯定会被直接抓住罪证、明正典刑。(世家想趁荒年土地兼并,刘备李素想反土地兼并,所以他们要反反土地兼并,这里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没写错)
所以,他们只是躲在暗处,而且是躲在人堆里散布流言,先造势增加阻力,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不让李素扩大打击面。
换句话说,关中四大世家,算上各个分支、外加一些小豪强,可能累计十几路到几十路利益,这些人里,真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依然胆子大头铁搞事情的,可能也就是一小撮,两三成都占不到。
如果李素抓不到确凿证据,就直接按个别的罪名把有嫌疑的流言者弄死,那当然很轻松,但这样会导致其他还没反对刘备的世家也人人自危,不知情的大多数人会恐惧“是不是欲加之罪,刘备想要钱想要田就能直接随便按个罪名”。
尤其是现在刘备梳理内政的区域,与其他三家军阀的控制区接壤,这就存在一个竞争关系,谁对人才更好,对人才的家族产业保护更好,人才就流动到谁麾下。世家虽然可恨,但在平民普遍没读书的年代,世家也出人才,不能为了钱粮彻底把人才来源掐了,一定要区别对待。
刘备此前接受了段煨的反正,但段煨毕竟名义上是“只奉汉帝,不奉刘备”的,就跟历史上关羽降曹的时候姿态差不多,所以既然皇帝没死,弘农地区刘备肯定还要放段煨回去说了算,也是让段煨董承互相牵制。所以二袁和段煨都有可能形成“人才吸引政策”的竞争。
所以,李素必须先摸清各家对刘备,对他的真实态度,才好下手。
……
“……这事儿就是这点小麻烦,其他其实好解决,所以,你也别多问。过阵子,你把韦家杜家这些家族的女眷,还有杨修的夫人,请来跟她们交往吃饭,顺便看看那些人跟你关系如何,是否真心推心置腹。
女人嘛,读书少,喜好厌恶不一定藏得住,更容易露出破绽。听说当初李傕郭汜内部有裂痕,之所以修复不易,不就是李傕、郭汜的夫人或短视、或好妒。其他事情,我自然还另有手段。”
李素平时是不会跟自己的女人说外面的公事的,他有分寸。但今天周樱刚好在身边,而且正是氛围不错,李素挑一些老生常谈不机密的事儿说说,也无妨。
而且这只是一步闲棋,没指望快速见效,李素当然还有别的办法三管齐下。
周樱听他提到“女人读书少容易露出破绽”时,还噘嘴不开心了一下,但她也知道夫君不是说她。
所以她只是就事说事、趴在李素肩膀上,指出了他钢铁直男见事不明的一面:
“夫君太看得起我了,夫君真是什么都懂,唯独不懂女人——你以为女人是否有手腕、能察言观色,就是看她读了多少书么?根本不是,女人要假装对谁和颜悦色,根本跟读书没关系。
一个不识字的三旬徐娘,只要家长里短见多了,套话的本事说不定比我还强,指望我打探这些,还不如想别的办法——对了,夫君刚才所言,我就有一点不明。既然说那些世家是怕被针对打击,所以躲在人堆里散播谣言,不露面。
可拿王必显然是跑不掉的,不管谁拿他说事儿,王必少不了一个配合的嫌疑,王必本人就不怕被丢官处置么?如果怕,夫君为什么不先从王必动手呢?”
李素呵呵一笑:“王必能说他是被人恶意利用了吧,而且他自己只是‘直言耿介’,我们有什么理由罢官问罪?那不成堵塞言路了么,不利于大王安定长安局面。而且我觉得,那王必根本不怕,他当初是征东将军兖州牧曹操派来送礼被扣的。只要我们不杀他,哪怕罢了他官也能回曹操那儿做事……”
李素想当然地顺着思路往下说,说着说着忽然眼前一亮。
对啊!王必当然不怕被罢官,甚至不怕他在长安这些年积攒下的那一丁点家财被抄了,反正他也没什么钱。对他而言只有被杀是需要害怕的,而他学言官上书言事,不管说得再不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死罪。
所以王必才“无欲则刚”,敢选择“别人都躲在暗处,唯独需要他在明处”的姿态。
(注:只要不是西凉军阀,因言杀人的事儿都是不能轻易干的,划不来。历史上曹操被陈宫张邈叛迎吕布,并不是吕布有多好,而是曹操之前因为边让骂他,一怒杀了边让,然后兖州“举州同叛”。当然,王必不算什么名士,后果没那么严重,边让是跟孔融齐名的大名士。)
但是,既然王必不怕罢官,别人或许猜不透王必怕什么,李素却能猜透——王必不担心在长安没官做,那显然是心还在曹操那儿,想着“在长安当搅屎棍拖一把刘备的后腿,然后立刻细软跑”。
既然如此,当然要让王必生不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