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敬气笑了,等着她继续说,“知己知彼,此战知己,是为一。”
他苦笑追问,“还有呢?”
襄平努了努嘴,元敬朝她的方向看过去,“谭伦,就是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谭伦骁勇,可证矣,可为友。
龙山之战胜利实属侥幸。战后问责时,只听那一个个士兵辩解道,“将军,我们并非有意逃亡,只是根本就不会打仗!我们不过是沿海渔民、农夫,被征召入伍,只练习了几个月就被送上战场,实属无奈。”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将军饶命!”
斥退了逃兵,军帐只剩二人。元敬无奈,“战时后退,依律当斩。一人后退,可杀一儆百。可是数十人后退,蔓延到数百人后退,那又怎么办,全部杀掉吗?”
襄平知他初上战场,立功心切,劝他,“君莫忧愁,知耻而后勇。”
自从襄平取来瓦氏夫人练兵之法,元敬很兴奋,练兵十分严格,因为变阵奔跑劳累,很多士兵方面埋怨顶撞元敬。
胡宗宪收到告元敬虐待士兵的折子时,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他早就知道浙江这群老兵油子是什么东西,不然浙江省也不会从外省调兵,胡宗宪协调各方关系也很累。这样的告状,反而说明元敬训练严格,不惧人言。对元敬印象越发好了,看完后就把折子给了元敬。
元敬襄平拿着折子相视无言。若不是胡宗宪脑子清醒,能明辨是非,新将领一来,老兵就告状。遇到个脑子糊涂的都督,新将领夹在中间简直进退不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群兵油子长期领军饷混日子,不仅训练时偷奸耍滑,顶撞上级,战斗时更是没有血性,能退则退,也不战斗,只求把倭寇从自己地盘上赶走,每个月吃军饷。
这样的兵,如何不败?坏的风气形成了,再去改,反而对正确的原则群起而攻之。这群老兵不愿意出战,也不能强按牛头喝水。
长期带这样的兵,将领不被气死、累死、也会因为战败被连累死。
浙江是东南财富之区,鱼米之乡,平安的日子过得久了,民众也就不重练兵了。浙江本地兵缺乏训练,历任江浙巡抚都采用权宜之计,从其他省调兵,或者土家边远民族兵士。调来的兵是客兵,浙江的将帅驾驭起来会更难,而且不会常驻浙江,终究是要还乡的。
军队来回往返,士气低落不说,给朝廷也增加了军费的负担。
有切肤之痛,才能奋勇杀敌。守护浙江的,只能是浙江人。
对抗倭寇,需要征新兵,服从指挥,战斗力强,风气淳朴的爱国儿郎。元敬决定上书,希望征新兵来练。
狐狸这边,则正在进行徐渭计谋第一步,诈降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