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到时难免有人屯集居奇,到时更难筹集到粮食。
想到此,齐钰难免又忧心忡忡,前世北边大旱的时候,她正随祖父驻守岩关。
亲眼看到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灾民所到之处,野草树根更是一点不剩。
如今,她虽没有办法,将既将到来的天灾透漏出去,但却能早作打算。
齐钰想了想,吐了两个字道,“借钱。”
宁蕴华见她许久没出声,还当有什么好主意,听到她这话,差点没把刚喝进嘴里的茶水给喷出来。
不过,很快他便转过弯来,开始同情秦文。
不用说,她认识的人里秦文最有钱,而且又是秦珠珠的兄长,要借钱除了他不作它想。
果然,齐钰也是这样想的。
秦文还没从桐州回来,而这次齐钰准备亲自走一趟。
要收粮,肯定不能从北方去收,北地的粮食当留给应对灾情。
而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却是最适合不过的。
宁蕴华知道她要算计秦文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有一个问题不明白。
“你要如何不动收色的收到足够的粮食。”
这事一旦出现纰漏,只怕朝庭不会放过他们。
齐钰却早已想好了对策。
“这事简单,秦文手底下就有粮铺和酒坊,这些地方每天的销耗巨大,大肆收粮也很正常。再者我并不打算从粮商手中收拢,免得被人发现端倪。”
“你难不成要从百姓手中收购?”
宁蕴华不解,这样一来速度太慢不说,只怕风险只大不小。
齐钰笑笑,“不必,有个去处,不仅能收到足购的粮食,还能让他们主动替我们保密。”
“何处?”
齐钰说的笃定,便更让宁蕴华好奇不已。
“地方粮仓。”
齐钰脱口而出的四个字却是将宁蕴华吓得不轻。
“你说什么?你疯了吗?”
也无怪乎,他会这般,倒卖官粮可是死罪。
齐钰却是不以为然,她敢打这主意,自然万全的准备。
宁蕴华见她这般便知她是打定了主意,不可能改变。
只好换个法子劝道。
“各地粮仓尽归衙门管控,怎么可能把粮卖给你。”
若没有前世的经验,齐钰也不敢作如此想。
“各地的粮仓,里面屯积的粮食都是三年内的粮食,每年新粮收上来后,他们便会将陈粮卖出去,然这里面却大有文章可做。
一般衙门里的人不会真的等到新粮进仓,才开始对外卖粮,而是更早的时候,就会将里面的粮食出手。
因为他们出手的并非是三年前的陈粮,而是上一年度的粮食,在新粮未收上来之前,这些粮食,并不算是陈粮,便是他们压低了价格,这价格自然也比陈粮高的多。
而他们报上去的却是卖陈粮的收入,这里面的油水可见一般。
这种事约定成例,不过只差两个多月的时候,没人会往外说。”
而她会知道这一切,还多亏了当大将军那一世,摄政王与秦文打擂台。
江南三大粮仓约定成俗,每年轮流做这事,粮仓里的粮食也不过只差一年,数量上没有问题,并不容易让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