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过,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或许走得太快了些,在改变物质生活的同时,以为观念也能同步改变。”
她回想起叶雨泽的教诲,“硬道理”是发展,但这发展也包括了人心的建设,而人心的改变,需要更漫长的时光。
“民众的爱戴是真实的,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叶柔继续说:
“但这种将个人神化的崇拜,对于一个想要长治久安、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是危险的。”
“它缺乏制度的稳定性,一旦我们个人出现意外,或者后继无人,整个体系可能瞬间崩塌。”
叶眉点头:“杨三他们代表的军方,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这种个人效忠。如果强行推动共和,剥夺‘女王’称号,我担心会动摇军心,甚至给外部势力和内部残余分子可乘之机。”
她们意识到,简单地强行推行共和制已不可能,那会撕裂刚刚凝聚起来的民心,甚至可能引发动荡。
但退回到君主制,又违背了她们的初心和现代国家的构建蓝图。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叶柔的目光逐渐坚定,“一个既能尊重民众情感和传统文化,又能为未来制度演进留下空间的结合点。”
“或许……是一种特殊的共和?”叶眉思索着,“或者,保留某种象征性的、礼仪性的君主地位,同时建立实际运作的共和政府?”
“双轨制?”叶柔沉吟,“或者,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古代智慧?比如,‘垂拱而治’?”
“我们居于更高的象征位置,确保国家的稳定和方向,而将具体的治理权力交给一个由选举或选拔产生的政府?”
这个想法让两人眼前一亮。这既安抚了民众对“女王”延续的心理需求,又为逐步建立成熟的行政、立法体系留下了空间。
经过连续数日的高强度磋商,联盟核心层终于拿出了一个妥协的、富有创造性的新方案,暂命名为《东非共和国过渡时期政治架构设计》(又称“王宫共识”)。
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虚君实共和”的二元结构:
设立一个超越政治纷争、代表国家统一和延续的象征性职位。叶柔和叶眉被共同推举为首任“终身守护者”。
这个职位是终身的,拥有一定的尊荣和礼仪性权力,如主持重大典礼、颁布法律(形式上)、在极端危机时充当国家最终仲裁者等。
她们的地位得到宪法确认,神圣不可侵犯,以满足民众对稳定和精神象征的需求。
“守护者”称号本身也经过了精心选择,既避免了“女王”可能带来的封建世袭联想,又强调了其保护国家与人民的职责。
实际行政权力由“执政官”行使。执政官由即将成立的“人民治理院”(过渡议会)选举产生,对治理院负责,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
叶柔在过渡时期被推举为首任执政官,负责组建内阁,处理日常国家事务。这实际上将她定位为政府首脑,而非国家象征。
代替原先设想的“临时人民议会”,名称更强调“治理”功能。
其代表构成基本不变,但明确其作为国家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的地位。
初期,守护者和执政官(叶柔兼任)对治理院的决议拥有一定的否决权或延迟生效权,以确保平稳过渡,但最终目标是实现治理院的完全立法独立。
这个方案巧妙地将叶家姐妹的个人威望制度化了。
“守护者”满足了民众对她们神化般的崇拜和心理依赖,确保了最高权力的稳定和国家的象征性延续。
而“执政官”和“治理院”则搭建了共和与法治的框架,为未来的权力交接和政治参与打开了通道。
方案通过宣传网络向全民公布,解释称这是为了“既保持我们团结的核心,又开创人民共同治理的新时代”。
宣传重点强调,叶柔、叶眉作为“守护者”,将永远守护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具体的治理工作,将由她们领导下的、由人民代表参与的政府来完成。
新的方案如同一种精准的政治安抚剂,迅速平息了各地的激烈情绪。
瓦萨镇的老卡布听到联盟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后,恍然大悟:
“哦,守护者!就是说,女王还在,永远保护着我们,只是具体活儿交给别人干了,对吧?”
“这样好,这样好!女王太辛苦了,是该有人分担。”
他放心地收起新的宣传册,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库马村的艾莎母亲也对女儿说:“看,女王还是女王,只是换了个更好的名字‘守护者’。她们会一直看着我们,保佑我们。”
艾莎似懂非懂,但她知道,自己能继续上学的事实没有改变。
小商贩阿依莎和她的姐妹们更是欢欣鼓舞,她们觉得这是她们的请愿起了作用,保住了她们的精神支柱。
军队中,杨三向各级军官解释了新架构,强调叶柔和叶眉作为执政官依旧掌握军权(军队效忠于“守护者”领导下的国家),而“守护者”的存在确保了军队核心价值观的稳定。
士兵们,如哈吉和莱瓦,虽然不太明白复杂的政治设计,但听说叶家姐妹领袖依然是他们的最高统帅,也就安心了。
潜在的权力交接和未来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则在知识分子和部分地方精英中引起了积极反响,他们看到了在保持大局稳定前提下,逐步参与国家治理的希望。
一场可能引发分裂的危机,暂时被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了。
叶柔站在露台上,看着恢复了平静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
她深知,这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未来的路依然漫长。
如何在这种独特的二元结构下,真正培养起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如何确保“守护者”制度不会在未来僵化,如何平稳地将权力完全过渡到共和制度,都是巨大的挑战。
但至少,他们尊重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和人民的情感,没有用粗暴的“理性”去切割鲜活的生活。
发展的硬道理,不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对人心的细致体察和耐心引导。
? ?谢谢大佬们的票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