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太孙殿下,准备给这些流民开多少工钱?”朱允题想了想,开口说道:
“嗯,就每人每个月五两银子吧!”
听到朱允题的话,户部尚书不由得倒吸了日口凉气。
赶紧出言阻止道:
“太孙殿下万万不可!“
“五两银子的月钱前所末闻。”“这实在是有点太高了。!““大明一户普通人家一年才挣多少钱。““他们一个月就能挣五两银子。”“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如此一来,老百姓哪里还有心思种地。“
“全都跑去修路了!”
朱允题早就料到户部尚书会这么说。
所以在听到户部尚书的话之后。没有丝毫的意外之色。
“爱卿觉得孤这个工价定的太高了?”户部尚书点了点头。这还用说吗?
要是不高的话,自己何必在这里跟你争论。朱允题接着说道:
“那爱卿觉得大明的粮食现在够不够吃?”户部尚书再次点了点头:“粮食当然是够吃的。“
“可就算是够吃,也不能证老百姓放弃种地啊!”朱允题抬手制止了户部尚书的话:“既然粮食够吃。”
“那何必把百姓束缚在这块土地上呢?“户部尚书听到朱允题的话。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又说不上来。“还请太孙殿下赐教!”朱允题笑着说道:
“朝廷征讨的脚步绝对不会仅仅只限于草原。““也绝对不会只限于西域。““到时候那么大的疆土。”
“都需要大明的百姓去开垦,驻守和生活。”“孤当然知道故土难离。”
“之所以故土难离,除了这里是生养自己的地方之外。“
“更重要的是,离开这块地方,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继续活下去的法子。““这613才是故土难离的真正原因。”“所以就要趁着现在修路这个机会。““让老百姓们看到。““离开这片土地。”
“依然能够挣到钱,能够好好的过活。”“至于粮食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以大明百姓的勤劳程度。””到哪里都能够种出粮食来。“听到朱允题的这番话。户部尚书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这位太孙殿下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壮志。早就已经规划好了大明的未来!“而且更重要的一点。“
“这些修路的,无论是流民还是百姓。““拿到这些钱之后。”“虽然会有一部分送到家里。”“但是终究还是要留一部分在身上的。”“这些钱自然会让人来花。”“到时候拉动的就是沿路的经济。““大明现在富的只是江南。”“中原和北方远没有这么富庶。“
“孤是想用这种法子,证咱们天明的百姓都富起来!”“你明白了吗?”听到朱允题的话。户部尚书彻底傻眼了。
没想到这位太孙定向居然是一环套一环的来做这些事。
此时户部尚书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直把南直隶的问题拖到不久前才解决。因为时机不到。如今时机已到。立刻就是雷霆骤雨般的打击。“臣遵旨!”户部尚书朝着朱允凝行了一礼之后。
便转身离去。
这次调拨的银两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己得提前找到工部尚书商议此事。
而朱允题在户部尚书离开之后。
立刻下了一道旨意明发天下。
朝廷开始招募流民。
修建水泥路。
只要愿意去的人。
每个人每个月有五两银子的现银。
此道旨意一出。整个大明全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