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向戌来到秦国,秦国人很爽快地答应了。
晋、楚、齐、秦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四个国家,它们的身后都跟着或多或少的一帮小国,唯它们马首是瞻。更何况,争霸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小国,打胜了,捞不到多少好处,打败了,死的是自己的民众。而且没完没了地出兵,劳民伤财,妨害农时,苦不堪言,早就厌烦透了。所以,当四个大国一通知各自的跟班小国,所有的小国无不举双手赞成。
公元前546年,周历五月到七月间,晋国赵武、荀盈、叔向、郑国大夫良霄、鲁国叔孙豹、齐国庆封、陈须无、卫国石恶、邾国邾悼公、楚国公子黑肱、令尹子木、滕国滕成公、陈国孔奂、蔡国公孙归生,以及曹国和许国的大夫,先后到达宋国。各国的与会者虽然都带来了护卫的军队,但是各国军队的营房都没有修筑堡垒,只围了道篱笆墙,这是为了营造各国互相信任的和平氛围。
与会的人员还未全部抵达,向戌就已经开始就载书的条款等事宜跟各国展开了紧张的外交磋商。由于楚国先来的是楚共王的儿子公子黑肱,令尹子木来得较晚,向戌还特地赶到陈国,向身在陈国的令尹子木征求意见。
子木提出一个重大的要求:和平以后,晋、楚双方的跟班小国都必须既朝见晋国,又朝见楚国,也就是说,要同时事奉两个主子,向两个主子交纳贡赋。
六月二十四日,向戍把子木的这个意见向赵武作了转达。
这对晋、楚两国来说是好事,贡赋增加了,但是赵武认为,晋、楚、齐、秦是地位相当的四个大国,齐国表面上是服从晋国的,但晋国不可能指挥它去朝见楚国,秦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也不可能让秦国朝见晋国。所以,他提出,对齐、秦两大国应该另眼看待,不能把它们当附属国对待,它们不必朝见任何国家,否则,它们将成为破坏和平的不安定因素。
向戍把赵武的话转达给子木,子木马上命人坐驿站的传车回去请示楚康王,楚康王同意了赵武的这个意见。
这时,齐国提出了一个要求:邾国不参加会盟。理由是,邾国是齐国的附属国,如果让它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参加了会盟,它就等于不是齐国的附属国了,这是齐国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