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玄幻小说 > 即将消逝的乡村 > 第120章 李典正

第120章 李典正(1 / 2)

 推荐阅读: 斗罗:从帮千仞雪逆天改命开始 永的日记 一味药草入心来 全能巨星从离婚开始 重生八零谈恋爱 在疯人院里谈恋爱 老宋的感慨 重生初中校园:腹黑女特工 冲吧厨神 海贼之厌世之歌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大学生就业考试,统一与分闱方案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荀子“维齐非齐”的理念,我正在思考。另一个与分闱有联系的观念,基本上思考成熟,那就是王磊先生的道德两分论:先生把道德分为进取性道德和协调性道德,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要探讨,进取性道德和协调性道德,两者谁优先?既,在道德的结构中,进取性和协调性,哪一个优先?

考试制度,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种道德规范。考试制度要顾及两种公平,既考试公平和区域公平。

考试公平是指,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区域公平是指,各省(市)录取率大体持平。

如果进取性道德优先,那么考试公平优先。如果协调性道德优先,那么区域公平优先。

所以,我们要先弄清楚:进取性道德,与,协调性道德,何者优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精读此文。一般的读者爱看故事,实际上,读中学和大学的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论文,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帮助。

我希望大家能读一些论文,尤其是有点水平的论文。读慢点,慢慢读,您将获得真正的智慧。最起码,值得试一下。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您能静下心来,本身就了不起。静心思考,本身就很有意义。

所以,我把我的话放在括号中,括号外与王磊先生的文章有关,是题目、内容等。)

试论道德的结构及起源

(上一句是题目,该文作者是王磊老先生。

其中有一“试”字,是老先生谦虚了。当年,据听说,社科院第一批招伦理学的研究生。五个报考,笔试王磊先生第一名。面试后,录取了四个,唯独没有录取他。

为什么呢?他的老婆担心他考上变了陈世美,一封举报信,告了刁状。那个时代,神奇吧?

老先生发愤读书,马列全集,四十多个厚厚的枕头,他用好几年时间,一页一页地翻阅过去。

先生不着急,我们急什么?

先生的文章,深入浅出,让我们知道,智慧是什么!)

由于现实的迫切需要,人们对道德问题开始重视起来。

(文章是81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之前,相当一段时间,道德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但不应当把这看成一种补救弊端的权宜之计。(道德不是权宜之计,那么,道德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用理性来指导自己行为的必要性,认识到伦理学正是研究如何使人的生活过得更加合情(符合人性)合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那我们对它的关注和兴趣就不会是心血来潮或急时抱佛脚的结果,而将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上面文段中的两个括号,不是我加的,原文中就有。

理性指导行为是必要的。

合情就是符合人性,合理就是符合规律。

伦理学值得我们稳定地、持久地研修。)

为此,对伦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道德的结构、起源、发展等问题作些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当前开展的道德教育活动。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的问题是:道德的结构、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发展等。写作目的是:补时助教。)

(一)

长期以来,道德一直被理解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看法是很不全面的。其所以产生这种观点,是因为许多伦理学家只看到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矛盾,却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人类社会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这两大矛盾中前迸发展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两个方面,怎么能设想,指导人行为的道德规范只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中,而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无缘呢?即使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内容也不单纯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只是由于统治阶级片面强调这一方面,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

道德,实际上就是人类给自己的行为所规定的准则。说具体点,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不是单一结构的体系,它是?由不同来源和不同职能的两大类道德规范构成的。(本段回答了上段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很有水平的回答,并引出下文,给道德作了分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进取性道德,包括勤劳、勇敢、顽强、智慧、诚实、热情、自信?等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要求,在改造、战胜自然的斗争中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它的职能是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自己入的本质。

第二类,可称之为协调性道德,包括团结互助、大公无私,忠、孝、节、义,自由、?平等、博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才是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处理这些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本来,协调性道德的出现是为了使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合理,以保证各个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改善、让人性得到全面发展的统一目标下协调起来,不致相互冲突、抵销,解决好个人发展和群体发展的矛盾。

也就是说,协调性道德的出现是为了维护族类的整体利益,让进取性道德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得以充分发挥,让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性。但在阶级社会里,协调性道德往往带有阶级性,表现出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倾向。

这样一来,协调性道德本身又分?为进步的和保守的两种。

新兴阶级提倡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协调性道德,是进步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进取性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即属此例。

反动没落阶级所提倡的协调性道德?则是保守的、压抑人性的,只能起到扼杀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宋明道学家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即属此类。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问题,过去人们巳经讲得很多,但存在着把道德的阶级性绝对化的倾向。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无疑带有一定的阶级性,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道德还有一定的共同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作专门的研究,这里不详细论述。

进取性道德和协调性道德表现了人类社会的两种不同需要。

进取性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性道德主要是保持社会一定秩序和稳定性的需要。

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如果把人类社会比作一辆满载货物的车子,进取性道德就好比拉?车者,而协调性道德是扶车者。没有拉车者,车子就无法前进;没有扶车者,车子就会?倾倒,造成翻车毁货的事故。所以,两种道德缺一不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看,在整个道德规范中,进取性道德和协调性道徳是同样重要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进取性道德占主要地位,而在阶级社会中,协调性道德往往被各个统治阶级强调得多一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