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一切结合起来思考,规划接下来的行动,方然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条还算清晰的行动路线。
总之,出于种种考虑,他还不想前往NEP、联邦东北部,需要找个合理的借口。
西历1486年,在成为“国际商用机器”的核心雇员,也因此掌握了更多资源之后,方然审时度势,在剧变降临的前夜完成了隐匿身份的最后一步,他激活了费城公共服务机构服务器中的一段隐藏代码。
以清运生化垃圾的名义,托马斯*安生的冷冻遗体被运送到了科罗拉多州,放进落成不久的第三座准末日避难所。
这一步骤,在伯克利大学谋划全局时,方然就基本敲定,现在一切都已就绪,“方然”的身份彻底被画上了休止符,待在夏洛特的年轻人手指离开键盘,却有一丝伤感浮上心头,他在怀疑,这一切究竟是否还有价值。
局势的变化,大方向正如自己所料,具体的细节,却多少和曾经的预测有出入。
同类之间的竞争,会以怎样的一种形式进行,明争,暗斗,总之是潜伏在人类世界中的永生追寻者之内战,这是自己多少年前的想法。
但现在,形势是明摆着的,联邦大地上的所有人,除两亿八千五百万游离于体系之外、彻底失去一切希望的民众,顶层、奴隶与奴仆三位一体态势中的每一个体,都将主动、或者被迫参与这场空前绝后的大角逐。
既然所有人都是对手,放眼四顾,全是敌人,身为永生追寻者,特别留意“同类”的动向,优先搜索并消灭其他永生追寻者,还有必要吗。
反正一切人都是障碍,或迟或早,把所有人都干掉,岂不最简单痛快。
事实,当然没这么简单,短暂的质疑后,手头撰写着“申请继续留在夏洛特”的申请书,方然很容易领悟到,从建造避难所到谋害托马斯的一切行为,时至今日,不仅不是一种画蛇添足的多余,反而是夺取最后胜利的关键。
原因十分明显,时至今日,对永生追寻者、野心家极其警惕的,可远不止一小群“同类”。
对每一个参与时代大角逐的人而言,对手,表面上是全世界的几十亿人,要想实现最终的目标,掌控“全产机”、掌控全世界,所有人最终都要被消灭,才能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幸存者——“那个人”。
但竞争的过程,总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漫长而艰险的生死相搏。
那么站在任何竞争者的立场,这几十亿的对手中,哪一些只是无足轻重的陪衬,哪一些是随手即可捏死的蚂蚁,又有哪一些,是很可能反杀自己的危险人物,当然要仔细甄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人群中识别出危险分子,然后,优先将其铲除,是人所共知的竞争策略。
就在当下,围绕着联邦的庞大奴隶群体,这些最有能力、最有可能成为竞争者的IT从业者们,调查、刺探的各种势力,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永生追寻者的范畴,而是但凡对世界抱有野心、甚或仅仅是想从这场角逐中幸存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