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采用什么手段,一望可知,作为劳动者、或者退休者的联邦民众,其利益却注定无法得到完全的保障。
401K也好,其他列强的养老体系也罢,都是劳动者之间的互助。
在这一体系内进行的任何调整,本质上,都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要提高退休者的待遇,就必然让劳动者付出更多,而要让劳动者的负担减轻,就必然牺牲退休者的利益。
除此之外,在这一既成框架之内,根本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万全之策。
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方然会对每月缴纳的几千马克401K不以为然,不仅是他,头脑精明的公司同事们,也大抵都是一样的抵触心态。
这些马克,名义上是为晚年而作的储蓄,退休后就能取回,甚至能收获更多。
然而401K体系的做法,却是将这些资金,直接发放给现在的联邦退休者们,充当他们的退休金。
现在的劳动者,人到暮年时要领退休金,则完全要指望到那时的年青一代。
而到那时的年青一代,数量,究竟能有多少,观察联邦目前的年度生育率,也不难猜得到。
分析到这里,方然倒也曾记得,在与研发中心职员们的几次短暂相处时,他也曾听到过关于401K的争论,让他发现,甚至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T精英里,也还是有人看不清楚形势,看不透彻未来。
那么可想而知,在庞大的联邦,自以为是而持类似观点的民众,只会更多。
生育率走低,(截至目前的)人口平均寿命却在提升,长此以往401K体系必将无以为继,民众大多都能看到这一点。
但是这即将到来的危机,真无法避免吗,很多人却还心存幻想。
一种很典型的看法,是将希望寄托在蓬勃发展的IT、自动化、人工智能领域,认为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极大提升联邦社会的生产力,未来年轻一代的人口缩减,将可以被越来越多的无人化、智能化系统所弥补。
到那时,即便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老者越来越多,由于生产力极度发达、机器人遍地都是,只要年轻一代稍加慷慨,从社会总产品的大饼中切下一小块,就可以满足大量退休者的生活所需,劳动力的匮乏,也可以代之以大量的家政、护理、陪伴机器人,来让退休者过上十分优裕的生活。
这种设想,在单纯的科学技术层面,是很有说服力的。
但站在社会运行的现实层面,却是一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白日梦。
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用不着摹想多么久远的未来,即便在今天的联邦,从家政,到医疗,乃至于其他的生活领域,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早已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为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展望未来,IT技术的发展进步,将提供更多、更快、更强的机器人,也是可以期待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
所有这一切先进科技的成果,究竟能否被因AI替代而生活窘迫,只有生存的需求、却缺乏支付能力的联邦民众,实打实的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