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当天的清晨,村口停着辆去博川的大巴车。四人背着书包,抱着被褥,站在车门前,身后围着送别的村民——张大山举着喇叭,反复喊“到了博川要好好学习”;张阿姨塞给每人一袋红糖,说“煮玉米粥时放一勺”;楚父楚母站在最前面,眼里满是不舍,却没说一句“别去”。
李老师最后走过来,帮楚运欢理了理书包带:“记住,不管在博川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玉米苗一样,扎根生长,不卑不亢。农村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韧劲。要是受了委屈,就给我打电话,我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李老师,谢谢您!”四人对着李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眼里满是感激。
大巴车要开的时候,楚运欢突然从书包里掏出片玉米叶书签,吴文娇掏出迷你星星灯,王强抱着印着“博川师范”的篮球,赵晓慧握着那套水彩笔。四人举起手里的“初心信物”,对着送别的人群大喊:“我们会带着初心去博川,四年后回农村教书!”
“一路顺风!”村民们的声音在村口回荡,张大山的喇叭声、楚母的哭声、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送别曲。大巴车缓缓开动,四人趴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村子渐渐远去,看着李老师的身影越来越小,看着远处的玉米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咱们来个约定吧!”吴文娇突然说,“每周日晚上开视频会议,分享这周的学习心得;每个月写一篇‘乡村教育设想’,贴在咱们的群里;放假回来,就去村里的小学试讲,提前积累经验。”
“好!”楚运欢点头,掏出手机建了个新群,名字叫“玉米地教育小分队-博川分部”,“我负责收集物理教学案例,你负责语文,晓慧负责美术,强子负责体育,咱们分工合作,四年后回村就能直接用上。”
赵晓慧掏出画笔,在笔记本上画了幅“博川师范玉米地”的小漫画,贴在车窗上:“这样咱们就像把家带在身边一样,想家的时候就看看。”王强则拍着篮球,在过道里练起了运球:“我要在博川的篮球场上练出‘玉米地投篮法’,以后教孩子时更有底气!”
大巴车驶离了村子,朝着博川的方向前进。楚运欢翻开教案本,看着李老师的字迹,看着夹在里面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突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们带着全村的希望,带着李老师的嘱托,带着彼此的陪伴,朝着“乡村教育”的梦想前进,这条路或许会有坎坷,但他们知道,只要守住初心,就一定能走到终点。
而此时的村口,李老师还站在原地,手里攥着四人的合照。张大山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玉米粥:“李老师,别担心,这四个娃比咱们想象中更坚韧,肯定能守住初心。”李老师点头,看着大巴车消失的方向,笑着说:“是啊,他们就像当年的我,却比当年的我更勇敢、更团结。四年后,咱们村肯定能迎来四个好老师。”
阳光洒在村口的玉米地上,洒在李老师的合照上,洒在整个安静而充满希望的村子里。没有人怀疑,四年后,那四个穿着“博川见”文化衫的少年,会带着知识和热情回到这里,用农具讲物理,用文字传力量,用体育教坚持,用画笔讲故事,让玉米地里的希望,照亮更多农村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