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各方在4月中旬,大家汇聚莫斯克西南郊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庄园,一处隶属于俄国的高级别外事接待场所。这里曾多次承办多国元首会议,以其严密安保、隔音设施完善与中立氛围着称。
谈判会议室呈椭圆形布局,长28米,宽14米,天花板悬挂着巨大的水晶吊灯,墙壁覆盖深红色丝绒织物,配以金色浮雕纹饰,营造出一种威严而不失柔和的谈判环境。
中央是一张乌木长桌,铺有墨绿色呢绒,桌上摆放着巴比伦国和俄国的旗帜标识。每位代表身后均设有独立休息室与加密通讯终端,确保决策链畅通。安保由俄联邦警卫局和北极星安保公司全程负责,所有随行人员均接受金属探测与生物识别检查,手机严禁带入主会场。
参与谈判的五方代表分别是:复兴军领袖侯赛因(勋倪派)、时任巴比伦国负责人塔拉巴尼(什野派,库尔德人)、时任巴比伦国总里马利基(什野派,南方派系)、库尔德武装力量总指挥马苏姆(什野派)、南方联盟代表阿巴迪(什野派)。
而坐在最中间位置的,则是年仅30岁却已在杜玛议长崭露头角的尼古拉,也是世界第一安保公司--北极星安保的幕后掌舵人,旗下掌控者相当于阿美莉卡第七舰队实力。无论在非洲还是中东,那都是可以左右地区局势的人。
而且尼古拉这次可是获得梅姐夫和蒲先生两人的一致同意,并且全权代表俄国在该地区的话事人。作为调解方,也只有这里才最安全,可以保障谈判人的安全。
身着笔挺的西装,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沉稳,站在会议桌的一端,开始了致辞。“各位代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巴比伦国的和平与稳定。
过去的几个月里,巴比伦国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冲突,现在是我们坐下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尼古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
谈判气氛初期极为紧张。塔拉巴尼坚决反对任何赋予侯赛因合法地位的安排,称其为“战争罪犯”与“阿美莉卡黑名单上的通缉犯”。马苏姆则态度谨慎,强调库尔德地区的安全关切。唯有马利基与阿巴迪表现出合作意愿。
侯赛因坐在会议桌的一侧,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他明白,自己虽然在这场冲突中占据了优势,但见好就收的道理他深知肚明。毕竟,下一步既要治理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也需要巩固自己的实力,为将来做准备。
他清了清嗓子,率先发言:“我们侯赛因势力一直致力于巴比伦国的统一和稳定。在过去的战斗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我们并不追求无休止的战争,我们愿意为了巴比伦国的未来,与各方进行和平谈判。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