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真只顾催促大军入城,完全没有理会这样的流言。
不久,城外的叛军看到崔义玄的官军来到,立刻掉头投降了。
站在城头的陈硕真只能怒骂,眼睁睁的看着叛军们跪倒在崔义玄的军前。
章叔胤当然明白,自从叛军放弃了婺州以后,唐军士气大振大有一番秋风扫落叶之势,而且这股势头仅仅靠义军现在的能力,实在是不能匹敌的,他只能对义军投降一事避而不谈。
其实这也怪不得章叔胤,想想陈硕真起兵的时间段,这个时候正值大唐鼎盛时期,即便是内忧外患,朝中仍有无数肱股之臣,平叛对于大唐来说,还是没有什么难度。
陈硕真此时还在梦想着聚集足够的兵力和威信,据城坚守,期待唐军不战自退。
一般情况下,投降是需要做剧烈的心理挣扎的。
投降可不是说投降就投降,军官们是要权衡利弊的。
投降过去,会不会比现在混得更好。
既然混的差,那不如一条路走到黑,说不定现在的皇帝翻盘,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大家对大唐不可谓不了解,正是因为太了解,才参与的反叛,现在投降又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上杀降卒的事件多如牛毛,比如白起,谁能保证自己是不是有去无回。
即便是能够保住性命,大唐的官员会不会对叛军排斥,导致自己受到不公的待遇。
这就像你要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跳槽之前你当然会对未来有所顾虑。
如果你发现对面的上司,是你以前听说过,并且理念一致的人,你的心理负担自然会减轻许多。
更严峻的是,陈硕真丝毫没有考虑叛军们的心态,更不用说提前做什么思想工作。
睦州相当于叛军们的大本营,来到了这里,便是退无可退。
虽然叛军手中还有於潜一隅,但是那只是个一座小城,是经不起唐军大军压境的。
这已经不是防御不防御的问题了。
一个国家的国本是土地和人民,只有一两座城池,那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变成了别人砧板上鱼肉。
面对虎视眈眈的唐军,想要稳住局面,对于陈硕真来说已经是难上加难。
用时间换空间,是陈硕真最后的选择,坚守不成,那就只能开启逃亡之路,或者回到深山落草为寇。
陈硕真叹了一口气,偌大的烂局,他已经尽力了。
真的尽力了,每一个关键人物她都给予了无限的信任,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
她虽然号称是神仙下凡,可她真的不会法术,只能静待时局改变。
其关键还是在高丽。
所以高丽有一个能挽大厦将倾的人吗?
不!
她需要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一个敢于和自己一同豪赌,用高丽无尽的财富去填这场战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