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义玄大军来到下淮戍与裴行俭的骑兵汇合,三人商议完毕,均认为此时不宜进兵。
所以唐军并没有贸然出击,毕竟陈硕真已经前来接应了,这是叛军的主力部队,在敌方情况不明确现状下,作战时机尚不成熟。
陈硕真立刻给高丽写信,这个时候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高丽,也成了义军最后的救命稻草。
陈硕真绝口不提婺州战败一事,并且询问了高丽军进兵情况,言下之意是双方是否有能够配合的地方。
进入十一月,高厚接到了陈硕真的信件,他的态度为置之不理。
根据情报,江浙叛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这个时候来信,又对战况绝口不提,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泉献诚看着高厚,说道:“将军,现在陈硕真的义军恐怕已经指望不上了,我们是否要上书,放弃这次伐唐?”
“不排除这种可能。”
要知道,现在的高丽也经历了一次朝堂地震。
渊盖苏文死了,他的世子渊男生继任丞相,可他的弟弟渊男建显然有些不服。
高丽的朝堂现在更是一片混乱,如果再打下去了,一旦朝廷有变,就会停止对前线的军援。
高厚思前想后采纳了泉献诚的建议,给新任的丞相渊男生提交了奏疏。
在回信当中,渊男生为了拉拢高厚,说的情真意切,“伐唐是父亲临终嘱托,伐唐不利,吾无颜面对先父,只是自己如今刚刚上任,臣下又多有不服,将军可先行撤军,养精蓄锐,以图再战。”
收到信后,高厚明白了渊男生的意思,对陈硕真的信件更是置之不理。
这可苦了陈硕真的义军,义军现在近四万多人,守着一个小小的下淮戍,长久下去必被唐军攻破。
陈硕真已经有了退守睦州的打算。
裴行俭也没有闲着,他在几天内轮番派出斥候,对叛军现在的实力多方打探。
裴行俭当机立断,进兵下淮戍。
由崔义玄率军正面进攻,房仁裕率军截断叛军退路,自己充当先锋直指叛军中军大营。
下淮戍可没有歙州,婺州那般坚固,低矮的城墙立刻被鲜血染红,即便是义军奋勇守城,最后还是被破城了。
无奈之下,死伤数千人之后,陈硕真只能弃城,率军退往睦州。
陈硕真边打边退,一路还抓了很多百姓,放到后军作为屏障,想要以此延缓崔义玄进兵的速度。
如今的陈硕真已经陷入了癫狂,四处抓人,惹得天怒人怨,她却浑然不顾。
可见此次倾兵而出,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强敌,自己一个弱女子又怎能破局。
很快,后军就和崔义玄的部队交战在一起了,战场依旧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后军整体溃败,被杀数千人。
陈硕真接到奏报已经顾不得任何人的建议,催促大军昼夜疾驰,退守睦州,在她的心里,睦洲好歹是一座城池,总比在平原上被追杀要好的多。
并且城中粮草充沛,只要大军据守,唐军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的。
眼下局势之严峻,是陈硕真无法想象的。
大军刚刚入城,就有万余义军停留在城门之外,说什么也不再前进一步。
因为这个时候,将星陨落,陈硕真命不久矣的流言,在军中传的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