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鲁肃和孔明辞别了刘备和刘琦,登上船只,朝柴桑郡前进。在船上,他们共同商议,鲁肃告诫孔明说:“见到孙将军时,千万不要实话实说曹操兵多将广的情况。”孔明回答:“不用子敬提醒,我自有应对之策。”船到了岸边,鲁肃请孔明在馆驿中暂时休息,他自己则先去见孙权。孙权正在堂上与文武官员商议事务,听说鲁肃回来,立刻召他进去问道:“子敬去了江夏,了解到了曹操的虚实情况怎么样?”鲁肃说:“我已经大致了解,还需要慢慢禀报。”孙权将曹操的檄文给鲁肃看,檄文大致内容是:“我最近奉命,以词伐罪。我带领雄兵百万,上将千员,希望与将军会面于江夏,共同攻打刘备,分土地,永结盟好。希望不要观望,速回音。”
鲁肃看完檄文后说:“主公的意见如何?”孙权说:“还没有定论。”张昭说:“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借用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如果拒绝他,会引来不顺。而且,主公能够抵抗曹操的关键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得到了荆州,长江的险要地形已经与我们共同了,我们无法抵挡他。以愚见,不如投降,这是保万安的策略。”其他谋士也纷纷表示赞同。孙权沉默不语。张昭又说:“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东吴的民众会得到安宁,江南的六郡也能够保住。”孙权低头沉思不语。
须臾,孙权起身更衣,鲁肃跟随在他的身后。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就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众人的议论,深深地误解了将军。众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将军不能投降曹操。”孙权问:“为什么这么说?”鲁肃回答:“如果我们投降曹操,我们还能回到故乡,凭借我们的才干和官职,仍然不失为州郡的长官。但是将军您投降曹操后,您想要去哪里呢?您的地位不会超过被封为侯爵,车子不会超过一辆,骑兵不会超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难道您还能面南称孤吗?众人的意思,都是各自为自己打算,不可听信。将军应该尽早决定大计。”孙权叹息说:“众人的议论,让我非常失望。你的建议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啊!但是曹操新得袁绍的部众,又近期得到荆州的兵马,恐怕势力太大难以抵抗。”鲁肃说:“我到江夏后,引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以问他,就知道虚实。”孙权问:“卧龙先生在这里吗?”鲁肃回答:“现在就在馆驿中安歇。”孙权说:“今天太晚了,暂且不见他。明天聚集文武百官在帐下,先让他看看我江东的英俊人才,然后再升堂议事。”鲁肃领命而去。
第二天,鲁肃到馆驿中见孔明,又嘱咐他说:“今天见我主公,千万别说曹操兵多。”孔明笑着说:“我会随机应变,决不会有误。”鲁肃于是引孔明到幕帐下。早就看到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头戴高冠,身佩博带,整装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完毕后,孔明坐在客位上。张昭等看到孔明神采飘逸,气度非凡,料到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先用言语挑逗他说:“我是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这话果真有吗?”
孔明说:“这只是我平生的一点小才能。”张昭说:“我听说刘豫州三次拜访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帮助,好像是鱼得水一样,想要征服荆襄地区。现在突然投降给曹操,不知道是什么主见?”孔明自己心里想,张昭是孙权手下的首席谋士,如果他不能先难倒张昭,就无法说服孙权。于是他回答说,他认为夺取汉上之地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的主人刘备以行仁义着称,不忍夺取同宗的基业,所以他选择辞去曹操的邀请。而刘备的儿子刘琮听信谗言,私自投降曹操,导致曹操肆意妄为。现在刘备驻扎在江夏,有自己的打算,并非轻易可知。
张昭对孔明的回答感到不满,他称赞孔明的才能,将他比作管仲和乐毅,认为孔明应该为刘备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他指出,在刘备没有得到孔明之前,他仍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割据一方。而如今有了孔明,所有人都仰望他,即使是小孩子也相信他能够让汉室复兴,曹氏灭亡。许多人都期待着孔明能够解救他们。张昭质疑孔明为何投靠刘备后却一败涂地,失去了刘备最初的成就。他问孔明,管仲和乐毅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
孔明听完后笑着回答说,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他的志向。他用比喻说,对待重病病人,应该先用温和的药物治疗,等到病情好转后再使用更强效的药物。他解释刘备之所以先投靠刘表,是因为当时刘备的军队已经损失殆尽,只剩下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一些将领。新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粮食匮乏,刘备只是暂时借用这里作为栖身之地,并不是真的打算坐守于此。
尽管刘备的军队不完整,城防薄弱,军纪不严,粮食不足,但他们还是能够在博望烧屯、白河用水等战役中让夏侯惇、曹仁等曹军心惊胆裂,这种战术并不输给管仲和乐毅。至于刘琮投降曹操的事情,刘备并不知情,而且他也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的基业,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孔明还指出,战胜和失败是战争常态,就像项羽多次打败刘邦,但是在垓下一战中却取得了胜利,这不正是因为韩信的智谋吗?孔明说,韩信长期为高祖效力,虽然并非一直累胜,但是他有整体国家大计的主谋,他的战略并不是空谈虚誉。相比之下,一些人只是坐在那里议论纷纷,没有真正的能力应对危机和变化。孔明认为这些人只能被笑称为天下的笑柄。这番话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座上有人站起来反问:“现在曹公集结了百万兵马,将领众多,势如龙虎,准备平定江夏,您认为如何?”孔明看过去,发现是虞翻。孔明回答说:“曹操只是聚集了袁绍和刘表的残兵败将,数百万人也不足为惧。”虞翻冷笑道:“刘备在当阳战败,在夏口计策穷尽,现在只能向别人求教,还敢说‘不惧’,真是说大话欺人!”孔明回答说:“刘备只有数千人的仁义之师,怎么能够与百万残暴之众对抗?退守夏口,就是为了等待时机。现在江东兵力强盛,粮食充足,而且有长江作为天险,他还想让他的主人屈膝向贼寇投降,不顾天下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真的是不惧曹操的贼寇!”虞翻无话可说。
首先,步骘质疑诸葛亮是否要像苏秦、张仪一样游说东吴,诸葛亮则借机赞扬苏秦、张仪是有匡扶国家的豪杰,批评步骘等人听到曹操的虚假言辞就畏惧请降。步骘被说得默然无语。
接着,薛综提问曹操为人如何,诸葛亮直接回答他是汉贼。薛综为曹操辩护,认为汉朝已经接近灭亡,曹操拥有天下三分之二,人们都归心于他,而刘备不识天时,强行与之抗争,注定失败。然而诸葛亮厉声反驳,强调人生应以忠孝为本,批评薛综是无父无君之人,薛综满面羞惭,无法应答。
最后,陆绩发声,质疑刘备的身份和资历,称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诸葛亮则嘲笑陆绩是袁术座间怀桔的陆郎,指出曹操是汉室乱臣,也是曹氏的贼子,而刘备是堂堂帝胄,按谱赐爵,身份无可置疑。并且以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的例子,驳斥了陆绩对刘备出身低微的嘲笑。陆绩语塞,无法反驳。
座上一人忽然说道:“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都不是正论,不必再说了。还请问孔明治理国家依据的是什么经典?”孔明看着他,发现是严酸。孔明说:“只会挑拣摘句,是世间的腐儒,怎能兴邦立事?古代有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还有邓禹、耿弇之辈,都是有匡扶宇宙之才,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治理国家依据的是什么经典。难道还要效仿书生,只在纸墨之间纠缠,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酸低头气馁地无法回答。
座上的另一个人突然大声说道:“你喜欢夸夸其谈,未必真的有实际学问,恐怕只会被儒者嘲笑而已。”孔明看向那个人,发现是汝阳程德枢。孔明回答说:“儒学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的儒学是忠君爱国,守正抵恶,致力于造福当时,并留下名声给后世。至于小人的儒学,只会追求博览群书,专注于文笔和墨守成规,青春时作赋,老年时穷究经典;虽然笔下可以有千言,但实际上却没有一条实际策略。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却屈身事莽,最终不得不投阁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虽然每天写万言,但又有何用呢!”程德枢无言以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都失色了。座上的张温和骆统两人还想要质疑,突然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口舌相争,不是对待贵客的礼节。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你们不想退敌,却只在口舌上争论!”众人看向那个人,发现是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在担任东吴的粮官。当时黄盖对孔明说:“我听说多言少利,不如保持沉默。为何不将你的见解告诉我的主公,而与众人争辩呢?”
孔明说:“诸位不了解世间的事务,互相质疑,不容许不回答。”于是黄盖和鲁肃引领孔明入内。走到中门时,正好遇到诸葛瑾,孔明向他施礼。瑾说:“贤弟既来江东,为何不来见我?”孔明说:“弟事刘备为先,理应先顾公事再顾私事。公事还未完成,我不敢涉及私事。请兄见谅。”瑾说:“贤弟既然见过吴侯,却来与我聊天。”说完自己离开了。鲁肃说:“刚才的话要谨记,不可出错。”孔明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引领孔明进入大厅,孙权下阶迎接,礼待有加。礼节完成后,孔明被赐坐。文武官员们分成两行站立,鲁肃站在孔明的身边,专注地听他讲话。孔明传达了刘备的心意后,偷偷瞄了一眼孙权:碧眼紫胡子,气宇轩昂。孔明暗自思索:“此人相貌非凡,只可激发,不可说服。等他提问时,用言辞激励他就好了。”茶已经献上,孙权说:“鲁子敬说你的才华非凡,今天很幸运能见到你,请多指教。”孔明说:“愚才无所学,对不起明主的问孔明说:“愚才无所学,对不起明主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