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幽书花了两天的时间制定了自己的计划,来到朝会汇报。
“父皇,各位大人,大殷是天命所指,注定要成为天下第一帝国的强大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具备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镇国候林牧云曾经说过,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动力,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大殷的子民,所以,新州被困十余万百姓,我们必须要救。”顾幽书对陛下以及众大臣道。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就骚动起来,议论纷纷,各种声音层出不穷。
“三弟,这可不是过家家。”太子站了出来,他选择了反驳,“今年新州的暴风雨比往年威力大得多,一夜的雪量就可以压垮房屋,现在,新州被困百姓能够避风挡雪的地方都难以寻找,直到今天,可能几万人已经冻死荒野,如果真的需要牺牲精神,那他们就应该选择牺牲,而不是拉上无辜的人陪葬。”
“太子所言极是。”
“没错啊,本就是外族人,何必大动干戈拯救呢。”
“是啊,是啊,视而不见也不失为上策啊。”
众大臣纷纷应和太子的观点,第一,救那些人必然会有人牺牲,第二,那边大多是外族人,一群平头百姓,救了又能怎么样呢?大家都怕麻烦。
“此言差矣。”顾幽书据理力争,“皇兄,正是因为那里的老百姓在经受苦难,我们才不应该袖手旁观,没错,新州大部分都是外族人,但是大家为何不想想,他们是外族,为何在割地之后没有回到他们的国家而是选择加入大殷?因为他们认为大殷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一个值得依赖的强者,今天,他们受难,我们视而不见,明天,我们受难,他们会选择坚定的和我们站在一起吗?”
“父皇!”顾幽书又对陛下,“我们一直想要把北方新州变成大殷对抗外敌的防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里的人变成我们的人,难道今天不是一个好机会吗?展现父皇的英明神武,展现大殷的海纳百川。”
“说的漂亮,十几万人,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救的吗?”太子见顾幽书要占据上风,立刻反驳,“大殷战后需要的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一旦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那些人,大殷以后的路只会更难走,所谓的变法改革,太平盛世都会变成空谈,甚至让大殷倒退。”
“臣附议!”这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大殷好不容易国库充盈一点,应该用在合适的地方,而不是去救那些外族。”
“臣附议!”
“臣附议!”
很快,朝堂之上,三分之二的人都选择站在太子一边。
还有三分之一是拿捏不准的,既没有站在太子一边也没有站在三皇子顾幽书这边。
“真是让朕头疼。”陛下揉了揉额头,脸上多是不悦,在危急关头,他更愿意听到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群人在这里争论不休,“三殿下,你告诉朕,你如何救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