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谢蘅让萱儿退婚,内中另有蹊跷。”兰
氏疑心重,她不相信谢蘅跟谢萱说的这个理由。
这其中,只怕是另有蹊跷。
魏嫂想了会,恍然道:“您说是不是因为朝中的事?”
兰氏看她,“朝中的事?”
魏嫂点头,“如今陛下病了,朝政大事都在贵妃娘家人手里攥着,郡主是不是考虑到陛下百年以后,蔡家得势,崔家会受到排挤,所以起了别的心思?您忘了?昨天,平襄伯夫人还给郡主递了拜帖……”
兰氏猛然警醒:“我就说嘛,好端端的她为什么撺掇着萱儿退婚,原来是有这个打算……
可见她也是个蠢的。崔家高门大户,累世门阀,自前朝始,出了七位皇后,十几个宰相,势力盘根错节,官商互通,就算登上帝位的不是崔家的血脉,他们也不会轻易失势。更别说安国公夫人出身太原王氏……有崔王两家这样的靠山,萱儿就算不得夫君的心,也能风光体面一生。
她却只顾着眼前一点小利,真是目光短浅!我决不允许她拿我萱儿的终身幸福去做交易的筹码。”
兰氏越说越气,第二天便亲自去了一趟安国公府。
今日是端午节,安国公夫人王氏忙得不亦乐乎,从太原和清河送来的节礼全部堆在院子里,等着她一样样清点。
“这四扇琉璃华彩折屏,送去给顾公夫人。”
“这对翠玉如意送去给侍郎府林夫人。”
“这尊送子观音不错,留下吧。”
……
王氏出身高贵,在京中贵妇圈里也是一等一的存在了,加上儿子争气,她更有脸面。
逢年过节,送到安国公府的礼物堆得和山一样高,礼尚往来,王氏也得安排回礼。
她从早上起床开始,一直忙到晌午边上,几乎脚不沾地。
刚坐下来喝了一口水,就听下人来报,说是忠勇侯府的兰姨妈来了。
王氏还愣了一会,问:“哪个兰姨妈?”
身旁老嬷嬷提醒道:“就是谢二小姐的姨母,谢夫人那个嫡亲的姐姐。孀居多年,一直住在侯府。”
“哦。”王氏这才回忆起来一些,又茫然问:“她来干什么?”
下人这才回道:“奴才刚说了,说夫人正忙,问她可有什么要紧事,她说是为了世子和谢二小姐的婚事来的。”
王氏喝茶的动作顿了顿,面色一滞,提起这桩婚事,她突然有点心虚。
要说她儿子在竹坞金屋藏娇的事她一点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但能怎么办呢?这个儿子太有主意了,她就算觉得不成个体统,也插不上手。夫君去了南疆,管不上家里的事,她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这是未来亲家找上门来,兴师问罪来了?
王氏自知理亏,但又觉得谢家好笑。
纵使真要来谈婚事,也该是谢夫人来说,要不也是谢蘅,怎么派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姨妈,真真是叫人笑掉大牙。
想到这,她端坐起身子,对下人道:“去回了那位姨妈,就说我身子不爽,不想见客,若要谈婚事,让谢夫人来说。”
“谢夫人病着,不方便来的话,让蘅儿过来也是可以的。我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见。”
下人将王氏这番话一字不落地转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