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需要承受公孙羊三次刁难,可谁也知道公孙羊的本事,没有人愿意被第一个刁难,都希望其他人先试一试水。
学堂内一反常态的寂静下来。
荀子传音陈默道:“你认为有没有人上去挑战公孙羊?”
陈默毫不迟疑道:“有。”
荀子道:“你认为是谁?”
陈默不说话,目光朝儒家弟子中望去。
荀子也没有再问,不必问了。
因为儒家弟子中一人站起身来,遥向高台上的公孙羊行礼,道:“晚辈伏念,请公孙先生赐教。”
说罢,伏念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朝高台走去。
众人抱以雷霆般的掌声,比刚才公孙羊上高台时,掌声有过之而无不及。
伏念在稷下学宫虽然算得上名人,曾多次参与稷下学宫论辩,都取得胜利。可任谁也知道伏念彼此公孙羊来说,无论名声地位还是才学都逊色许多。
同情弱者,这是人的天性。在期待弱者战胜强者的过程,总是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不少人其他伏念能战胜公孙羊。
高高台阶上的君王后、齐王田建、逍遥子等人不由望向端木敬德,毕竟伏念是端木敬德坐下的高徒。
端木敬德眼观鼻,鼻观心,面上淡定的很,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是否紧张。
双方相对而立,伏念遵守儒家理解,一上高台便对公孙羊行礼——礼本就是儒家的规矩。
公孙羊也笑着行礼。
公孙羊率先开口道:“听闻伏念伱的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真的?”
伏念眼神坚定,声音低沉而富有信念感,全身散发出一种令人不由肃然起敬的神采,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在下毕生心愿,虽然未必能做得到,但愿意不惜一切去尝试做到。’
众人露出佩服之色。
任谁也知道这是十分困难的事。
陈默见到这里,也不由拍手叫好。
这个世界,这四句话是最早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但他觉得这四句话有些空洞,甚至尴尬。现在才发现尴尬空洞其实是自己。因为他说这四句话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信念感。
正如同一个不懂武功的人,装绝世高手一样,即便装成功了,内心却清楚自己不过虚有其名。可伏念却不一样,给人一种真正绝世高手的感觉。
信念感,哎,这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荀子轻笑道:“你似乎很欣赏伏念,这四句话是否适合他呢?”
陈默当然知晓荀子有探寻这四句话是否是他所说的意思,陈默却不隐瞒自己内心的想法,道:‘现在伏念兄还配不上横渠四句,但我相信未来他应该是最适合横渠四句的读书人。’
陈默说完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荀子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让他的声音竟扩大了无数倍,传到了稷下学堂的每一寸空间。他也不得不承认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陈默恨不得要掐死荀子。
荀子一副和我无关的样子,陈默对其却是无可奈何。
高台上的伏念目光也朝陈默望过来,忽然向他拱了拱手。
幸好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墨家弟子,谁也不知道伏念望着谁,否则陈默真想找个地方钻。
伏念是真心感激陈默,因为他坚信陈默就是说横渠四句的人,认为陈默将横渠四句赠送给他了,如何不感谢呢?
公孙羊的声音将所有人的视线从陈默身上拉了回来。
“伏念,你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伏念毫不迟疑道:“治国之道,不过两点,一,礼乐、二、仁义。”
公孙羊又道:“何为礼乐,何为仁义?”
伏念道:“礼乐脱胎于周礼,却并非周礼,而是因时而变,恢复建立如田制、法制、禄制、乐制、地长子继承制等规矩,而仁义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天地君亲师友,尊卑有别,上下有序,以仁为纽带,以礼乐为准绳,唯有如此,天下便将大治。”
伏念以及伏念的老师端木敬德继承儒家八派之一子思、孟子一脉的儒家思想,所说的治国理论也正是这一派的主流理论。
可任谁也听得出,伏念不是以瓢画葫,对儒家的理论并非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显而易见有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观点,用陈默的话语来说,自称一个范畴——儒家学说的范畴。
想要在这个范畴内击败伏念,简直没有可能。
公孙羊是否能寻到伏念治国策略的错误?
众人木管纷纷落在公孙羊身上,期待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