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球之外是一个被称为星冕的模糊高温区域。在2001年,它成为除了太阳之外,唯一由地基天文台观测到星冕光谱的恒星。光谱显示了FeXIII的发射谱线,FeXIII是一种高度离子化,已经被剥离了12个电子的铁原子。这条线的强度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变化,这可能是微耀斑加热的证据。
沃尔夫359被归类为鲸鱼座UV型的耀星,那是一颗由于光球层中的磁活动,其光度会经历短暂的能量增加的恒星。它的变星标识是狮子座CN(CNLeonis)。沃尔夫359的耀斑发生率很高。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在2小时的周期内观测到32次的耀斑事件,释放出的能量达到1027尔格(1020焦耳),甚至更高。
它的平均磁场强度大约为2200高斯(0.22特斯拉),但是在6个小时内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相较之下,太阳的磁场平均是1高斯(100微特斯拉),但是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地区可以达到3000高斯(0.3特斯拉)。
在耀斑活动期间,观察到沃尔夫359发射X射线和γ射线。
恒星的旋转引起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平均而言,这导致其光谱中的吸收谱线变宽,谱线宽度随着更高的旋转速率而增加。然而,只有观察者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因此所得数据提供了恒星旋转的下限。沃尔夫359的赤道投影自转速度小于3kms,低于检测到的谱线致宽的数值之下。
这种低转速可能是恒星风失去角动量造成的。在时间尺度上,一颗恒星维持光谱类型为M6的时间大约是100亿年,因为像这样一颗有着完全对流的恒星有着相对较慢的自转机制。然而,恒星演化模型指出这是颗较为年轻的恒星,年龄不会超过10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