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字,完颜烟开口道:“想来,没有谁会质疑他的字了吧!那我现在就把他的作品念出来给大家欣赏欣赏。”
说罢,完颜烟开口念了起来道:“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完颜烟这一开口念了第一句,下面一部分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郑尘。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而当完颜烟念完这上阙的时候,赵毅看向郑尘的眼神中除了惊讶,还有更深层次的欣赏。
其实,完颜烟读到这里,同样对郑尘特别的钦佩。
当完颜烟念了下一句的时候,整个人神情一变。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完颜烟念完了整首《青玉案·元夕》,还久久沉浸在那个场景之中。
画舫上除了郑尘的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完颜烟在念《青玉案·元夕》的时候,完全把大家带入了整副画面中去。
就连那巫巴拉此刻都看着郑尘,有些没回过神来。
过了许久,赵毅第一个拍起了手掌,高声道:“好一首《青玉案·元夕》,好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舞台上的苏千涵,此刻两眼放光的说道:“这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绝对会成为后世传颂的名句啊!”
完颜烟十分复杂的看了郑尘一眼,也开口赞道:“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这首词,简直写得太好了。它必定会在文坛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赵毅,完颜烟和苏千涵在那赏析,其他一部分也十分认同的在那附和着。
“是啊!这首词,在元宵节的所有词里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能力。”
“哎!本以为这小书生就是在装逼,没想到他的才华竟是这么厉害。”
“难怪他的身边竟是有那么漂亮美女相伴,羡慕啊!”
“你啊,你就别羡慕了。瞧瞧你长这样,瞧瞧你的文采,和他比,差得太远了。”
“我幻想一下,不行啊!”
“行。”
“……。”
画舫上,并没有几个人和郑尘有仇,所以,更多的是欣赏和赞美的声音。
赵安,钱涛这些和郑尘不合的人,听见那些赞美声,一个个气得直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