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仕子跪下行礼,皇帝略带威仪的声音传来,“平身!”
蒙尘站在最前,众仕子望着蒙尘的背影,仿佛就找到了主心骨,慢慢的也就不甚紧张了。
皇帝说:“各位都是我齐国的中流砥柱,朝堂出了韩桥生这等欺压百姓的官员,朕很是痛心,同时看到诸位心系齐国,仗义敢言,不惧生死,朕心甚慰,今天召诸位进宫,一来是希望诸位仍旧能保持这种精神,我齐国定会日渐鼎盛,二来,王阐先生的死朕很是惋惜,王阐先生学识渊博,教过的学生中多为人中翘楚,朕今日便追封王阐先生为圣人,并在晋州为王夫子建一座夫子庙,来纪念王阐先生心怀国家,正直敢言的精神。”
蒙尘一听,连忙替自己的好朋友感谢皇帝,蒙尘跪到地上,恭恭敬敬的谢了恩,“我齐国有如此宅心仁厚的皇上,更有睿王世子这等心系百姓、正直敢言的臣子,盛世天下定能世代延续。”
一番话发自肺腑,皇帝却几不可见的微微皱了眉,顷刻又恢复了原样。
回到养心殿,皇帝坐进龙椅里,舒擎看看皇帝:“皇上可是累了,奴才这就叫人进来为皇上更衣...”
皇帝不发一言,任由几个宫女为他更换常服,舒擎看着皇帝皱着的眉心,有些了然,待几个宫女下去以后,“皇上可是因为大殿之上蒙夫子的一番话,而不悦?”
皇帝眉头一挑,舒擎已知自己猜对了,皇帝虽然喜怒不形于色,但是他伴随皇帝日久,早已经摸清了皇帝的脾性和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他劝道:“蒙夫子此番话或许只是因为别的官员不闻不问,或官官相护,所以对挺身而出的睿王世子心存感激罢了。”
皇帝点点头,舒擎又说:“睿王爷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屡次立功,世子耳濡目染,又怎么会有不臣之心呢?”
皇帝这才脸色稍稍放缓,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只要他安分守己,知道为臣的本分,朕倒也能容得下他!”
舒擎连连称是,皇帝便批阅起奏折来。
~~~~~~~
然而,与此同时,城中也多起了歌功颂德,老百姓口耳相传,都道这睿王府中有一个贤良敢言的世子,他日定能成为一代贤王,辅佐皇帝,建立千秋不拔之功业。
一些茶馆酒楼中更是议论的多,说书先生也将此事编成了段,每日在茶楼中演绎,街边的一些小说书籍中也不乏一些人将这段编成了故事,写入了书里,一时之间,街头巷闻,而民间对这位世子也极为推崇,更有甚者称他是齐国的包青天。
更有甚者,出了事,不再到九门提督府、大理寺、刑部告状,而是成天在睿王府门口坐着,等到柳慕寒出现的时候便冲上前去告状。
此事首先引起的是睿王柳敬的重视,柳敬将柳慕寒召到了书房里,“这两日府门外都是来告状伸冤,找你主持公道的!你不要接下,让他们到大理寺去告状,王府不是县衙!”
“可是...”
“你不要以为做了一件事,就真成了青天再世,有些言论有时候是帮人更上一层楼的金石,有时候会是害人害己的毒药!”柳敬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