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它们心中的惊恐已经趋于平复,再用不了多久,就会从泥沙里重新探出身体,继续营造它们美丽的世界。
纠结了一下,胡晓山终究还是没有让小蟹继续吓它们:
一来是这些小家伙不经吓,虽然这样可以给它们练胆,但太频繁了,说不定就会适得其反,再吓死几个就不美了。
再者,他的精神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即使再弄出些负能量团来,也无法再练习“精神分裂大法”。
而且,经过刚才这番刻意补充负能量,他感觉小黑鱼已经不再那么饿了,不必再刻意进行大量补充,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出于这些考虑,胡晓山觉得还是细水长流的好,不如将此事当作一个日常训练,隔三岔五视情况来那么一次,终归是“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得好!”
说来也怪,自从胡晓山重生成为珊瑚虫,除了能量团,他几乎什么东西都吃不了,但吃了那么多能量团,却从来没吃撑过,甚至……饱的感觉是啥?
这便值得研究了:饿是经常饿的,有时饿得都狼扒心般得难受;可既然会感觉饿,那就应该能吃饱才对吧?毕竟这可是一对“反义词”,是应该对立统一的。
那么问题来了,前段时间因为黄金树索取能量陡然增多,所以他吃的那些能量团基本上全都喂了树,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一次“吃货大奔袭”,也没能让他产生饱腹感,甚至还无数次徘徊在饥饿边缘。
如此想来,倒是亏待了自己这具虫身——吃顿饱饭就这么难吗?
“看来,我以后是要多吃点了!亏待了肚子不说,还有可能影响黄金树的成长,这一次要是能量储备得足够,黄金树的生命力应该也不用透支那么多。而且,最近小坟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应该也是饿的……”
自古有云,食色性也。
食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吃不饱肚子,那就是对不起自已嘛?!
对于现在的胡晓山来说,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放在古代,一些贫苦人家艰难生活,想要吃饱确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甚至过年过节、生诞寿辰,都不一定能吃个七八分饱。
《白毛女》里不是有这么一段么:喜儿的爹爹杨白劳,过年了才想方设法买到了二斤面,扯来了二尺红头绳,就这,还让父女俩开心得不得了……
别说现在不是那种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即便是,胡晓山也用不着吃那些细米白面、肉蛋油奶的,大不了多想点办法,让这里的能量团多产生出一些来也就是了。
除了花园鳗鱼,想要快速、大量、集中地产生负能量团,倒也不是太好办,毕竟其它的海洋生物,先不说是不是这么胆小,即使也是,说不定一吓就直接逃了,根本不会像花园鳗鱼这种“恋家”的种族,还可以重复“利用”。
所以,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