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模仿祂在水鱼身上设计的鱼鳔来调解自身密度,我们发明了潜艇。”
“……”
“甚至,我们能够模仿太阳释放能量的方式研制出核弹这种东西。”
“而我们现在,只是要模仿祂在人脑中的设计,制造出有思维的机器人而已。”
刘锦夏先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类比进行了简单化。
这样就显得自己的项目计划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了。
这种感觉就像父母在督促儿女学习的时候,说“你看,新闻上说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人高考都570多分,你身体健全,考个600多分应该很简单吧?”
……
当然,在这群逻辑缜密的科学家面前,只耍小聪明是没有用的。
每一位能够来到“未来之城”的科学家在外面的时候就是非常有个人主见的精英。
即便是这里的“科二代”也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
这就跟父母是老师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差是一个道理。
所以,刘锦夏必须说出一些真东西才能够服众。
……
刘锦夏继续说道:
“而且,实现生命数字化的途径是多样的。”
“第一种途径是我们找到大脑的运行逻辑,甚至直接找到思维储存的‘硬盘’,直接将其进行转录,然后就产生‘数字生命’。”
“第二种途径是我们研究大脑的运行逻辑,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这种逻辑,这将是个庞大的数据工程。只要我们模仿的程序数据足够多,让电子计算机大脑学会自我学习和思考,那么我们也会产生‘数字生命’。”
“第三种途径是我们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研究人类的思维波,来分析波形和思维自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出生命思维的奥秘,也能来实现‘数字生命’。”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式都能够展开‘数字生命’的研究。”
“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之前在研究脑电波的实验之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大家从我的项目计划书之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我发现人在思考不同事物的时候,脑电波的波形是有所差异的。”
“这或许能够证明思维这种东西是可以释放到体外的。”
“如果能够发明出一种翻译这种电波语言的仪器。”
“或许能够让人的所有想法都直接展现出来。”
“如果我们给这种仪器一个模仿和学习的功能,在人体死亡之后,这些数据很有可能就是延续我们生命继续存在于世的‘数字生命’。”
“所以,‘数字生命’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科研项目。”
“它只不过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一个细小分支而已。”
“我只是将这个项目的未来描述得过于理想。”
“可能让众位有所误解。”
费力克斯对刘锦夏的回答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老科学家举起手来问道:“小伙子,我有一个问题。”
刘锦夏点头:“您请讲。”
那老先生问道:“请问,如果真的诞生‘数字生命’那我们的生命和‘数字生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或者更直白一点,‘数字生命’一旦诞生,我们的生命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