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步行,导致他的衣服尽被汗水浸湿,但扬雄丝毫不觉。向着认识的官吏打招呼过后,扬雄即站在台阶上闭目。这倒不是他昨夜休息未够,而是在思索着等会如何与皇帝谏言,他脑中不断转悠着昨日王匡说的“技巧”和“事实”两个字。
随之,他又摇了摇头。
再一紧紧的握了下袖筒里的奏书,扬雄已有了想法。
朝会是大事,京城中的官吏多会参加。当然,也包括了眼下正得皇帝信任的太子殿下。
太子王临站在台阶的最前方,这是朝臣故意空出来的位置。时间尚有一刻,王临和身后站着的大司徒平宴不住的说着话,讨论的内容倒是和当下最热议的五均六筦之令有关。
“来了!”有人小声道。
“这武王还是一如既往的……稳,每次总踩着点,赶在朝会开始前一刻抵达。”
“哈哈,要我说,武王对于时间把握,可比那钟楼的钟夫强多了。”
接下来,又是一阵偷笑。
不过,这笑声也不敢太明目张胆。
兴武王因五均六筦之令,为皇帝所厌,借此丢掉了那无数人都想得到的行使,乃是事实。可令一个事实,这些人同样明白,皇帝对于兴武王依然器重。
两次舍身求父,平叛乱,定币货大计……这都是兴武王的资本。
何况当今天下,除了大新商号是明面上最大的商肆,控制着天下商贸,尤其是海外之地的商贸外,就数这位兴武王后面的王家商肆最为庞大。每家每户,都多多少少的与之形成了利益往来。
从某种程度将,他们还是这位兴武王新创造词汇中的那个“合伙人”。
“兴武王!”
“鄙臣见过兴武王!”
“兴武王今日气色不错!”
一路走来,不断有恭维之声传出。只不过,与先前向太子打招呼的声音和人数相比,明显要弱和小上不少。
太子王临的眉头皱起,见王匡向他身后走来,脸上顿时又换上了如沐春风的笑。
兄弟二人相互见礼,明面上和谐关心不已,可暗地里,已存在了不少的交锋。
宫卫打开宫门,一行人鱼贯而入。
这是始建国二年,很普通的一个夏日,但一件永载史册的大事即将发生。
人群向未央宫前殿涌入的时候,王匡故意落后了几步,等到扬雄赶到一排时,他点了点头,并给了对方一个安慰的眼神。
“今日谏言,只盼着扬公不要用力太猛,这个度,需要扬公自己把握。若是我昨日即言明,就显得有些刻意了。”王匡眼中又光芒闪过。
回头看见了后面的董宣,张邯等前任手下,王匡亦是点头致意。
朝会依然是按照步骤来走,先是各司向皇帝汇报天下间的主要事宜,再由皇帝问询一些关心的问题,后面便是议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个朝,退的自然是外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