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殿乃是受业之所,皇帝有时候也会过来听讲,且能入得金华殿的授业者,多为才学渊博,深受皇帝喜爱的天子近臣。
今日接应王匡的,乃是一个陌生的小太监,想到多日未见的仲越,王匡借机问道:“不知小公姓名?仲公今日怎为见到?”
“回禀大王,奴勾连,仲公公正在伺候陛下,故而令奴来迎接大王。”小太监到也不怯声,老老实实道。
王匡脸上的笑越加和善,又问道:“不知今日于金华殿授业者,是何人?”
“乃是扬大夫。”
“扬大夫?”王匡惊疑不定。
据他所知,扬雄近两年来可是辞去了其他官职,专心在天禄阁校书。这扬大夫,又是从何而来?
王匡都有些怀疑,他与小太监所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了。
皇宫中的太监地位极低,见兴武王的面色一变,小太监心里咯噔一下,他可是听过这位大王的传闻。进而,忙解释道:“大王可能不知,扬大夫也是七日前授予大夫的。
依陛下之命,扬大夫每隔数日,需到金华殿授业,为太子殿下主讲《论语》。”
要论现今天底下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扬雄无疑走在前列,是为一代大师人物。他所着的《法言》,仿照的便是《论语》。
王匡仰头想了一下,太子自东郡归来后,听说出了参加过几次朝会外,绝大部分都是销声匿迹,原来是在金华殿受业。
如此看来,皇帝对于他选择的储君是真正地起了培养之心。只是之位储君能不能扶上墙就不知道了?
这项想法也只是在脑袋里过了一下,等他再抬头一望时,已能看到金华殿的前殿。
踏上台阶,由小太监引入,即听到阵阵的朗读声传出。
扬雄正在讲课,最中央的地方,有一块单人床大小的黑板,被横在空中,黑板上方刚好抵达扬雄的脖子处。
除了人嘴里的讲解声外,还能听闻道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
太子距离扬雄最近,粉笔灰则是以可见的粉末落在他的周围,弄得王临满头是灰。
王临的后面,又有其他数个小桌子,均坐着不少的少年人,且多为重臣子女,是为陪读者。
皇帝到是轻松多了,坐在最后面,一边饮茶,一边看着扬雄的讲解,不时地会点点头。
王匡行礼,便在王莽的示意下,坐在后面的另一个椅子上。
“可是钱行在举国实行准备妥当了?”等扬雄讲完以段落,王莽这才问道。
“有张记吏等人的帮助,半月后的举国推行,儿臣很有把握。”王匡很自然的答道。
“今日入宫,儿臣是另有要事与父皇禀报!我之庄子少年陈林,于昨日传回了消息,他已经历海路,抵达了安息,亦是发现了新的航道。”
“当真?竟由海路抵达安息?”王莽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道。
瞥见父亲严肃的眼神,王匡将手里提着的布袋放在皇帝面前的桌子上。
一旁的太监仲越会意,小心打开,能看见一本厚厚的书册。
“此笔记乃是陈林的记录,也是证据,儿臣可以保证全为真实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