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地在盐厂院子里!”
“在盐厂院子里?哦,怪不得我找不到呢……”
盐厂的面积很大,广袤的盐滩加上厂房,几乎占了整个西郊三分一,若不是盐厂内部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工地竟然在盐厂院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盐厂有上千名工人,像贾二这样的人太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找机会偷点盐以补贴家用。
并不是谁都能把盐高价卖出去,那要冒更大的风险。
常年混迹黑市的商人,一般都和官面有勾结,赶上突击检查之类的行动,他们提前就能得到消息。
毫无经验的生瓜蛋子就倒霉了,例如这些盐厂工人,让警察局抓了几次之后,很少有人敢再去黑市交易。
贾二觉得自己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出手大方的老板,他自然是希望多巴结巴结,于是说道:“就算进了盐厂,您也见不到您家的亲戚!”
“为什么?”姜新禹确实打算找机会进盐厂看一看。
“工地有当兵的站岗,不让闲人靠近……”
“这么神秘?”
“那是,当兵的都拿着大枪,动不动就瞪眼珠子,哦,对了,洋鬼子也经常过来,不知道搞啥名堂。”
姜新禹知道,毫无疑问了,盐厂里的那处工地,必然和租借法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贾二说道:“我家在潮音寺附近,家里还有差不多二十斤货,您要是不嫌远,就跟我去一趟。”
“我一会还有事,改天吧!”姜新禹抬腕看了一眼手表。
“那成,回见了您嘞。”贾二下了车。
姜新禹调转车头,轿车拖着一溜尘土,朝市区方向疾驰而去。
…………
保密局堰津站。
机要室主任办公室。
一名特务垂手肃立,恭声说道:“周主任,您交待的事,基本查清楚了。”
“说!”
“山口小百合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日本黑龙会的人!”
对于这个结果,周俊臣颇感意外,他沉思了一会,说道:“抗战时期,黑龙会助纣为虐,到处收集我军情报,坏事没少做,等于是不挂牌的情报机构……想不到,赵卓竟然娶了一个日谍!”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山口小百合在延安期间,实际上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只不过,日军战败投降,她的任务也就自动终止了。”
“那、赵卓呢?他是不是也有日谍身份?”
“没错,他们夫妻本就是互相配合工作!”
“三面间谍?越来越有趣了……”
周俊臣想了想,疑惑的说道:“不对呀,赵卓刚来堰津的时候,我们也查过他的底细,这些情况怎么没人上报?”
特务说道:“周主任,咱们那是例行审查,对付一般情况还行,像赵卓夫妇这样,刻意隐瞒身份的人,基本上没啥用……”
“那你是怎么搜集到这些情报?”
“买的。”
“买的?”
“俄国城的维格多利酒吧,现在成了情报交易中心……”
周俊臣一心要抢在沈之锋的前面破案,所以下达了死命令,手下也是迫于压力,为了不挨骂,只好花大价钱买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