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到窑厂来,当然主要是为了炼焦炭的事情而来的。
炼焦炭和烧窑差不多。
只不过,烧窑是要时不时的送入空气。
而炼焦,却是要全程封闭加热,不能有空气进入。
不然的话,焦没炼成,煤却被烧了个精光,那就是在白费功夫了。
进入窑厂,刘枫倒也没有客气,直接对陶义说明了来意。
对于刘枫的要求,陶义自然是没有二话,立刻让人按刘枫的要求准备好一座空窑。
他能有今天,完全是凭借着刘枫的成全。
否则,以他一介流民的身份,又怎么可以有如今光鲜的生活?
对于炼焦,刘枫只知道一个大概,具体的操作,还得靠陶义他们去实验。
好在,这个时代的匠人手艺都不差,唯一欠缺的,只是临门一脚的思路而已。
而刘枫要做的,就是这个踹门的人。
虽然他有很多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可真要让他自己一件件的去实现,那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个时代。
很多东西,他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只能凭着自己的前瞻性,提出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
至于过程,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去操心吧!
现在就是这样,对于这种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的炼焦方法,刘枫也只能让陶义他们自己去慢慢的实验。
就像当初实验烧制水泥一样,前面不也是失败了许多次,最后才成功的吗?
好在,这个时候的原材料实在是太廉价,除了一些人力和运输成本外,再没了其他开销。
而人力方面,也不过是提供一下日三餐罢了,这点粮食,对于连年丰收的柴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事。
所以,以现在的条件,刘枫根本就不会去在乎碳石的消耗,只要能够成功的将焦炭烧出来,就算是挣大发了。
将这任务安排给了陶义后,刘枫便回归了柴桑。
虽然诸多的事务,都被戏志才等人打理的井井有条,可作为主公的他,也不可能完全的撒手不去管,最起码的心中有数,还是要做到的。
......
转眼间,端午节渐渐的临近了。
戏志才已经从鄱阳传回了消息,新开垦的一千亩良田,已经全部种上了日南的稻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势喜人,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即便达不到最高的八九石的产量,亩产七石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以往的平均值了。
天气开始渐渐的闷热起来,南方的梅雨季,总是让人心情烦闷。
“对了,姜儿都已经出去了一个多月了,可有消息传回来?”
这天傍晚,正在吃饭时,刘枫想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露面的甄姜,于是向蔡琰问道。
“还没有。”
蔡琰摇了摇头,说道:
“也确实有些奇怪,按说,她只是将货物押运到雍州,那边自有人进行交接的,没有道理去了这么长时间,却连一个消息都不传回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