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在天牢里面,那个三皇子来到李想的面前,对着他说,请吧,李想在三皇子的帮助下,确实是保住了一命,被流放至偏寒之地,这时旁边的一位官员对着三皇子说他还算是运气好,虽然判了死罪,但是有我倾力相助,又遇到太后国丧,死刑改了流放,都怪他,当年错选了太子,否则这京都守备怎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呢?
这千里流放之路,实在是艰难,天下永远只容得一个至尊之位,你说的没错,她自己选错了路,途叹奈何?这是那两名衙役带着李想出了京城,李想在走前还看了京城一眼,这时候却有人喊着那两名差役说差役大哥,请留步,原来是李浩,那李浩来到那两名衙役的面前,对着他说这位兄弟我们是来送行的,行个方便吧!这时候那李浩来到了李想的面前,对着他说父亲,然后那李想说你母亲也来了,李夫人来到李想的面前,对着他说一切都结束了么?恐怕没有,我还有什么能帮你的?不用了。
在京城你尚且保护不了我,更何况以后是茫茫的江湖呢?那李夫人说那位寒先生昨天派人来见我,说让你交一封信给我,然后那李想听到以后说信,什么信?这时候那李夫人却说她说如果你没写就现在写,因为你所说的那件事情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事,写下来交我,你就可以活命,我也不知道他的意思,所以只能把原话一字一句的转告给你,我觉得那位寒先生并非等闲之辈,他所说的一定有深意,你再好好想一想,这时候李想听到以后,说我明白了,他想让我把秘密写下来,交给你保存,我活着秘密安全,我若死了,反而会泄露。秘密交到你的手里,刘玉就不敢轻易对我下手了。
这寒江雪果然有大才,然后他对着他的夫人说有纸笔吗?然后那李夫人拿来了纸笔,对着李想说寒先生说了,越多人知道这个越好,然后那李想听到以后也说没错,本来就是要让刘玉知道,然后李想便开始书写了起来,李浩在一旁看着,这时候在寒江雪的府里面,大皇子过来对着他说守陵之事已经定了,今日静安郡主上书自请为太后守灵一年,陛下已经恩准。
还有上次跟先生讨论过战马供应联动,确实收益良多,这个是按那天所谈的大概内容整理出来的,朝堂之上又有谁能比得过殿下的真知灼见了,先生教我低调,一肚子的话在朝堂上也没机会说,还是在先生这里说的痛快,虽然有时也会争论不休,但越是如此,越是互有补益,殿下客气了,对了,上次殿下提到粮草供应之事还未来得及与殿下详谈,愿闻其详,若在粮草供应的过程中,遇到了突发的状况,不得不去当地,则一次采购已不到当地粮食年流通量的一半为宜。
若该人口分为二十个村,八千人,按一般年斤产量沙钢地区的粮食,年流通量为一万,所以最多一次可采够五百,按照常备军一万人计算,那个大皇子却一直看着寒江雪,然后寒江雪抬起头来,对着他说殿下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大皇子说先生是否听说过我大周的前任大元帅雪无双呢,寒江雪听到以后说略有耳闻,殿下,怎么会突然说起此人呢?寒先生刚才的那份言论,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雪落山庄的往事,我从小在雪落山庄长大,耳濡目染,自然也就知道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我在想,如果他见到先生也应该和我一样会和先生成为挚友,寒某一介布衣又体虚多病,怎么能与雪元帅相提并论呢,殿下过讲了,但是这时候大皇子却说,我一直很奇怪先生出身江湖怎么会对这军需供应之事如此的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