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做到这种效果的话,主轴的材料必须达到战舰的装甲级别。
而且最好是由一根完整一体化构成。
但,这明显不现实,以目前的飞船运力,就算是在月球上直接铸造出这样一根一体的主轴。
但是其重量也不是飞船可以拖得到太空的。
至于电磁轨道抛射就更不用想了,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最后杨宇还是妥协了,只能把主轴给拆分成几段生产出来,然后再组装。
办法杨宇也想到了,就用月球的资源造在月面上的建造一座大型工厂用于铸造出各分段主轴。
由于主轴变短了,重力自然小了很多,以及可以用大量的飞船来拖动。
到时候只需从月球运到巨型太空城市轨道空间站的轨道上,就可以完成巨型太空城市轨道空间站最关键的部分。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几个月前,巨型太空城市轨道空间站的一些主要架构位置已经快要搭建完毕。
下一步工作就是等主轴建造完毕,随后在运到巨型太空城市轨道空间站组装。。
就在这时,杨宇突然推翻了原有的主轴计划。
这是因为杨宇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式。
在他这一世人生中,从来没有将就,更少有妥协。
但这次就偏偏在面对主轴问题束手无策,最终不得不选择妥协。
自从主轴设计定下之后,杨宇总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每当有空余时间,就会去想造主轴的办法。
一次意外,杨宇在休息时间,看了一本科幻小说,居然在里面找到灵感。
上面提到一种有趣的想法,是这么说的。
主角为了获取到更多的资源,派飞船去往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然后用强大的飞船动力把小行星拖到蓝星轨道上方。
然后利用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基础建造一个冶炼工厂,去冶炼小行星。
这样就可以把冶炼出来的金属直接在太空中利用模具铸造出想要的材料和零件。
而这种办法虽然天马行空,但正好可以解决巨型太空城市轨道空间站的主轴问题。
而且还能顺便解决以后建造远航飞船的骨架问题。
要知道,远航飞船的体型也是非常庞大的,如果没有坚固的飞船骨架,遇到危险很容易损毁。
原本杨宇还想用外星人那个飞船的主体来改装,现在倒是不用了。
毕竟有时候,改造的难度比新建还要难得多。
其他人看到这种方法的话虽然会觉得是奇思妙想,但也一定会觉得是异想天开,难度太大,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
其他人做不到,可不代表杨宇做不到。
在心中仔细推论一番之后,杨宇觉得也许在三级科技结束之前可能很难做到,但以零重力目前的科技能力完全可以做到。
太空冶炼厂的难度不高,以目前零重力的太空力量可以轻易的建造出来。
唯一的难点就是飞船和用于托动小行星的牵引绳。
牵引绳对杨宇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系统科技中就有一种纳米碳纤维管的技术,虽然不能用来做太空电梯的材料,但是如果只是在外太空环境下拖动小行星的话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最关键的飞船反面,杨宇也找到了相应的办法。
虽然目前不管是零重力还是国家方面,所拥有的飞船主要是‘精卫号’这种2级飞船,以及一种2022年设计建造的1级小型客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