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就香能够越过这么远的距离飘飞那么远?木子轩的系统又不是玄幻侧的。
再说了,大宋朝的文人们什么德行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一个个的恨不得把所有非读书人的行列都打落下去。
像木子轩这样的操持贱业的商人,他们那是真的打心眼里毫不掩饰地看不起。
在这种阶级局限的情况下,指望木子轩一个人吆喝还有其他那些来过仙鹤楼的客人们口耳相传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攒够樊楼那样的人气呢?
说到底,人类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行事都有他们自己的惯性在里边的。
有人说这是习惯成自然,比如说家门口的小吃摊总是最好的,其实这就是心里潜意识的习惯使然。
把这种道理换算到大宋的权贵富豪身上同样如此,道理这种东西不分地域时间的区别,颠扑不破,亘古恒久远。
说句难听话就是,就是狗改不了吃粑粑,所以说这些人的创新适应性是很差的,肉食者鄙也就是这个道理的。
作为守旧利益者,他们本能地排斥一切的创新革命性行为,这也同样表现在他们的饮食习惯性上边。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这类人是很缺乏尝鲜的勇气的,但是作为社会性动物,他们又偏偏是最为从众的。
所以说一旦有人能给他们一个试新的渠道的话,他们又会很快地转变为这个新兴事物的用泵。
其实这也就是后世广告传媒业之所以兴起的最重要原因,酒香不怕巷子深确实没错,但广告可以极大地缩短受众适应的时间,让他迅速的推向市场。
林长辉对于木子轩来说扮演的就是这么个角色,这个出手大方的大布商可是没少在仙鹤楼里边宴请过别人。
虽然说一群看样子就知道很牛逼的大人物围坐在一起一人一杯豆浆吃麻辣虾有点辣眼睛。
不过还好,仙鹤楼里的东西贵是贵了点,但味道还是很说的过去的,所以也不算是特别违和。
再加上现在木子轩掌握的菜品越来越多,想必以后木子轩的仙鹤楼一定会以传销一样的扩张速度迅速的打出名气。
等到那时候,林长辉现在下的注就可以收获了,那种相互嵌套勾连的人脉圈才是最为珍贵的收获。
幸亏这个时候的大宋还没有传销这种罪恶的组织,要不然万一仙鹤楼被人举报非法传销吃饭那可就太尴尬了。
总之现在林长辉和木子轩就是这么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尽管并没有正式订立契约,但实质就是如此。
所以对于林长辉来说木子轩的仙鹤楼能够发展的更好,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这也是今天木子轩留下他品鉴新菜品的时候,他会这么着急忙慌的叫过一群人过来的原因。
要知道仙鹤楼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售卖的菜品有限,尽管味道很好,但总有一天这些人是会吃腻的。
木子轩现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才是真正的长久发展之道,如此一来还有谁能说仙鹤楼的成就仅限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