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姐摆摆手说:“不要再提了,我不想再卷进这些无聊的事中了。”
送走云姐之后,周泽宇一回想,突然醒悟过来,为何张律师会如此轻易地卖给云姐一个面子,原来他是用自己跟云姐做了场无声的交易……
第二天,周泽宇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来自一家在国内小有名气的软件服务公司,他们需要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服务支持。周泽宇激动极了,万万想不到会有这等天上砸馅饼的事,待他冷静一点后,询问一番才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与云姐是朋友,正是云姐介绍过来的。
一切都很顺利,周泽宇因为云姐介绍来的这一单填补了要达到张律师要求的额度指标。在评审会上,只要拿出这一串数字,就足矣让张律师哑口无言。
周泽宇明白,张律师当初能轻易答应开这场评审会就笃定他不会完成额度指标,就算周泽宇意外达到了指标,俞律师就是他最后一张底牌。他知道,无论如何,俞律师一定不会让周泽宇通过的,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俞律师在评审会上竟然没有半句反对。
这一结果出乎张律师的意外,但是规则就是规则,即使自己不乐意,也没有违反自己设立的规则的道理。于是,周泽宇就这样通过了评审,获得了自己组建团队的权利。
而江一柔始终不明白的是明明周泽宇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要求,并且也有足够的案源,张律师为何不愿意周泽宇自己组建团队?
后来,周泽宇解释说,一般能够自己带团队的都是资历深厚的律师,他们的声誉和能力能够成为律所口碑的保障,同时底下的年轻律师也都可以心服口服地好好做事。
但是,如果一个年轻律师带团队的话,即使他能力出众,对于底下其他的年轻律师来说难以服众,而且很可能引起恶性竞争的结果。
但是,这次周泽宇能够突破防线,重要的是抓住了公司规则的漏洞。规则只规定了除个人绩效达标外的案源收入贡献额度,以及至少半数合伙人赞成即可。
而当初张律师制定了这样的规则,也是默认能够达到如此要求的律师怎么也不会是像周泽宇这样的年轻律师。公司里,人人也都暗自相传这样的隐性规则,所以更是无人愿意挑战。
怎奈,偏偏让周泽宇打破了这个不成文的隐性规则,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