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大理寺卿就是个满口谗言的小人。”大家七嘴八舌的抨击起名不副实的大理寺卿来,伍钺青觉得,大理寺名声果然是不太好,难怪前些时候来寻许典麻烦。
“对,我同乡就是在大理寺里被屈打成招的,说他因与县丞公子发生口舌,把县丞公子的夫人杀害了,我那同乡是个哑巴,两手因为小时得了重病,拿碗都发抖怎么杀人。”男子说得义愤填膺,见大家都转过来听他诉说冤情,壮了胆子把事情都抖落出来:“我看不过眼,就想到京城告御状,谁知道等我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时候,大理寺的人竟然说,我同乡已经招认了,就是他杀的人,已经伏法了。”
“可怜我那同乡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他妻子有眼疾,现在全家老小靠着邻里接济过日,饥一顿饱一顿的,有冤无处申。”
“太可恶了,大兄弟,你找许大人申冤啊,官字两个口,他们官官相护,咱就只能指望少法曹。”有人提议。
“那是大理寺判的案子,京兆府能怎么办,官大一级压死人,许大人现在被那些贪官污吏嫉恨着,他就算想替这位老哥的同乡申冤,也爱莫能助啊。”
“哎,若是许大人任大理寺卿,哪有这么多冤案。”
“就是,就是。”
“我听在三教九流里混的兄弟说,有人出一万两买少法曹的项上人头。”游侠打扮的男子故作神秘的偷偷和围坐在一起的百姓议论自己听来的消息。
“岂有此理!丧尽天良了这是。”一个白发老汉拿着拐杖,砰砰砰的敲着地面,他气得吹胡瞪眼:“我看谁敢!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折了,我都要咬下那些狗官的一块肉。”
“对,少法曹要有个三长两短,咱就冲进那些狗官家里!大不了同归于尽,他们不让我们活了,这些狗官也别指望有好日子过!!!”
“就是!”
茶棚只是京城一角,伍钺青想看看其他地方是什么情形。
张康带着她在各个坊里有说书人的地方走动,能找到的说书人都在说这件事儿,老百姓忙里偷闲的都过来听一听,说一说。
他们的故事,好像事先有人写好了话本,大家拿着照本宣科一样。
到底是谁想放这种流言出来,他们是在帮许典,还是在害许典。
说书人的事儿,透着古怪,伍钺青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她太笨,摸不透里面的玄机,只能把今天在街市上遇到的怪事告诉了许典和老郑。
二人听后也面露不解,他们忙着整理案卷,也没有注意到老百姓之间的流言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去打听打听,肯定有蛛丝马迹。”就怕有人想利用老百姓的拥戴来刺激陛下更忌惮许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猜忌心如此重,这不是好事儿啊。
老郑疲惫的脸上又添愁云,他快步走出司法阁,去找自己那些老朋友打听打听,到底是谁放的风声。
“别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山林。”许典不忍她为自己担忧,安慰道:“我无愧于心,对得起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