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金豪强 > 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一章:梦里难分主与客

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一章:梦里难分主与客(1 / 2)

 推荐阅读: 全民御灵,我的灵宠是女僵尸 陛下,九皇子造反了! 都离婚了,谁还当舔狗啊 大佬三岁半,全豪门追着宠 剑酒寻花 读我心后,满门反派开始不对劲 神医狂妃倾天下 我有一笔定乾坤 少帅轻点宠,钟小姐吃软不吃硬 全球升温:我在末世建安全屋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次日清晨,杨炳醒来发现自己衣冠端正地坐在书房里,一时恍惚,分不清梦里梦外,前世今生!

随即想起,自己现在是以杨康的身份,用他的躯体,活在八百年前。

可昨夜明明是脱衣睡在床上的,现在醒来却身在书房,这个小孩子祖宗是有梦游的毛病吗?

又过一会儿,杨康的记忆在脑海中涌现出来,才明白原因。

原来今早在床上醒过来的是杨康,他见到杨炳好多活还没干完,并且发现杨炳入主身体之后,只要睡一觉后,醒过来的就会是本尊杨康,那个来自后世的杨炳不会长久的鸠占鹊巢。

自然更是有恃无恐,于是穿戴整齐,来到书房,在一张纸上写了四个字后,调息入定,在定境中将杨炳唤醒。

杨炳拿起镇纸下压着的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接着干活”!

杨炳坐在书桌前发出一声哀嚎,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小孩子祖宗比资本家还资本家就不说了,每天早上都要来这么一出角色转换的游戏,这么折腾谁受得了,这不早晚精神错乱吗!

不过貌似,好像,确定,现在这种状况,不就是双重人格型精神分裂的症状吗!这个比精神错乱更严重吧!不过得病的应该是杨康,那自己算是什么,是他的‘病’吗?

这可真是个难解的医学问题,更是个难解的哲学问题!

给资本家打工的日子是痛苦的,不过痛苦归痛苦,活还得干,人生悲惨,莫过如是。

杨炳正坐在书桌前自怨自艾,忽然听到杨熊在后宅门外敲门呼喊,这后宅是杨康静修之所,本就不让旁人进来,昨夜杨炳又插上了门闩,所以杨熊进不来这个后宅,只是不知杨熊这小子为什么这么早就来叫门。

开了门,却见杨熊和张先生站在门前,还没等杨炳发问,杨熊就抢着说道:“少爷,张先生找你有事,我先去忙了。”说完一溜烟地跑得没了踪影。

杨熊也是族学里的学生,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只喜欢同杨康一起舞枪弄棒,张先生向来严厉,杨熊有些怕他,今早一出门就撞见了张先生,被抓来叫门,见杨炳开了门,自然是溜之大吉。

杨炳将张先生让进书房,杨康在后宅清修,饮食等都在前院,这里连口热茶都喝不到,向张先生表达了歉意后,模仿古人的言语,文绉绉地问道:“先生清早来此,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张先生:“没什么大事,一者前日听你的言论,觉得你推演事情的方法颇有可取之处,昨日思索一天,越想越觉得这里面隐藏着很大的门道,今日特来与你探讨一二;二者是遵庄主之命,看看你这里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杨炳心道:“这是逻辑学,是后世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也可以说是后世现代科学的源头之一,是西方大哲先贤呕心沥血之作,当然是一门大学问,可我总不能将大学的逻辑学课本拿给你看吧!”

对张先生说道:“这个思考事物的方法,我只是自发而为,没什么理论可循,所以探讨学问什么的,我是不行的,不过还真有事情需要先生帮忙。”

张先生自语道:“果然有人生而知之!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张先生对杨炳问道:“你有什么事情让我做?”

杨炳将昨日整理在纸上的度量衡制度拿给张先生观看,说道:“先生看看这个,其中还有些问题,需要先生帮忙解决。”

张先生拿着这几张白纸,越看越是心惊,这套度量制度,体系完整,计算简便,用途广泛,真的是一个孩子可以想出来的吗?

张先生:“你为什么搞出这个来?你是怎么想出来这个的?”

杨炳:“我观现行的度量衡规制,名目繁多,进制不一,计算起来太不方便,经常把我搞得头晕脑胀。而度量衡最常用的就是长度,现行的长度计量单位,一丈太长,一尺太短,所以我选了一个中间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

说着将那根一米(步、伬)长的靠尺递给了张先生。

接着说道:“这个长短,在人的单步与复步之间,我认为比较适合,为了区别,我将之命名为伬,单立人的伬。”

接着把双手举在胸前,说道:“至于说为什么用十进制,只是因为我们都长了十个手指头。”

又说道:“这世间的一些家学传承,很多都在这些度量衡上做文章,故意将自家的尺子什么的,搞得与众不同,让外人看了莫名其妙,模仿起来困难重重,我也有此意。”

张先生:“这套东西确实很妙,但向上累计好办,向下分割却很难,十的一半是五,可五的一半怎么办?”

杨炳:“这个吗!要是人人都是双手六指就好了,就可以用十二进制了!”

张先生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孩子当真调皮诙谐。

张先生:“看你对长度的命名,你是知道‘分厘毫秒忽微’这个逢十退位的说法的,先贤早有明示,就如你所言,人生十指,用十进制,掰指头算账确实方便些。所以这套规制难在制造器具,而不是难在使用。这个工匠们是有办法做到的,我在书中看过。”

杨炳来了兴趣,问道:“怎么办到的呢?”

张先生:“立一平整之木板,将待分之尺水平放置于底部,上方垂一丝线于一端,将另一条丝线固定于另一端,用一短线在其上量出一段,首尾相衔,衔接处以墨做记,反复如此,划分出欲分之数,将此丝线的最后标记处与前线相交,固定之,垂丝线于每个标记处,下交尺处即为等分之刻度。”

杨炳暗道:“这不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原理吗!谁说中国古代没有几何知识的?只是没人总结归纳,没有形成体系罢了。”

杨炳对张先生说道:“这么说,这套制度所用测量器具,是可以制作出来的了?”

张先生:“咱庄中工匠就可以做到。”

杨炳:“那就有劳先生操办此事,而且我感觉此规制尚不完善,或有谬误不便之处,也请先生纠正改良,予以完善。”

张先生:“这个没问题,今日下山,我就召集工匠进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