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左传》与《周易》(十四)

《左传》与《周易》(十四)(2 / 2)

 推荐阅读: 我是国青主帅 纵横鬼谷八荒的沙雕玩家们 重生之女神的逆袭 从一拳开始五五开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史上最强帝主 重生之美女野兽 商杀之仁心 没有神性的神,只能靠卖萌维生了 我的火影之旅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还记得晋献公请史苏给伯姬算的那卦吧?那一卦叫做“归妹之暌”,意思是:本卦归妹卦变成了变卦暌卦。现在这个“观之否”也是一样,观卦变成了否卦,观卦是本卦,否卦是变卦。

【熊大师错误的把《左传》一筮例所言的“《归妹》之《暌》”,看成是“本卦归妹卦变成了变卦暌卦”。认为“《观》之《否》”也一样。实际这是春秋《周易》文本格式造成的称法。《睽》与《否》不是“变卦”筮法,而是“繇题”里名称。】

“这里的“否”读作“匹”,这个读音现在一般只在“否极泰来”这个词里还用得到,而“否极泰来”正是来自《周易》,本来的意思是“否卦之后就是泰卦”,因为否卦不吉而泰卦吉,所以引申为“倒霉的日子一过去,好日子就要来了”。

观卦和否卦长得差不多,只有第四爻是不同的,观卦的第四爻是阴爻,否卦的第四爻是阳爻,所以我们可以推算出来,这位周太史在演算出观卦的时候,观卦的一、二、三、五、六爻不是少阴爻就是少阳爻,只有第四爻的阴爻是老阴爻,按照我们前边讲过的规矩,遇到老阴爻的时候把它变成阳爻,其他爻不变,这就成了新的一卦,这就是否卦。所谓“观之否”就是这么来的。

【因熊大师不知《左传》里记载的春秋《周易》文本,就以今本《周易》里的卦爻去说《左传》里记载的春秋《周易》文本里的说法,自然是错误说法。】

“咱们先按照前边讲过的规则自己算一算,看看这个“观之否”到底预言了什么,最后再把我们的结果和周太史的结果对照一下。

嗯,按照前边讲过的规矩,当本卦只有一根爻产生变化,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变爻的情况下,我们要以本卦的这根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知道,观卦第四爻的爻辞就是这次算卦的结果。”

【熊即按宋代朱熹对《左传》里卜筮例以某某种变爻意测说法,如朱熹说:“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本来朱熹也同样以今本《周易》卦爻意测《左传》里筮例。熊大师则顺其朱熹的错误说法,也认为《左传》的“《观》之《否》”筮例是个变爻筮法。错误认为“《观》之《否》”筮法是个“本卦只有一根爻产生变化,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变爻的情况下,我们要以本卦的这根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知道,观卦第四爻的爻辞就是这次算卦的结果。”

这种说法却不知熊大师如何知道“《观》之《否》”是一个变爻,又如何知道是《观》第四爻辞内容来断事情,因他不知有春秋《周易》文本。那么,所谓的变卦《否》的出现,是闲着干什么用呢?即为啥《左传》里筮例中扯出《否》是干什么呢?这里的《否》正是《观》卦第四繇辞里的繇题(或叫繇称)。熊大师不知有春秋《周易》文本,熊大师认为“观卦第四爻的爻辞就是这次算卦的结果”,也不过是通过《左传》里已说过的“遇《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而得知的“观卦第四爻的爻辞”而已。《左传》的筮例,无一例反映有“爻”字的说法。】

“我们来查查《周易》,找到观卦的内容,看到这样一些文字:

观:盥而不荐。有孚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能看出我们要找的爻辞是哪一句吗?

有人可能会说:“就是第一句呀,不是写着‘观:盥而不荐。有孚飙若。’分明就是在讲观卦啊。”

——讲观卦不错,可这是观卦的卦辞,回顾一下前边讲过的七条规矩中的两条:

第三种情况:有三个变爻,就不能用变爻的占辞来判断了,得用本卦和变卦的占辞,以本卦的占辞为主。

第七种情况:六爻一个都没变,这时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看,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才应该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就现在这个例子来讲,只有观卦当中有三个变爻,或者一个变爻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才应该用观卦的卦辞,也就是方才的那个第一句“观:盥而不荐。有孚飙若”来判断吉凶。而现在的情况是,观卦里边有一个变爻,所以我们要找到这个变爻的爻辞。”

【熊逸所附的就是今本《周易·观》卦内容,不过是帝制里传统《易经》一书的内容,把今本《周易》与《易传》内容混编于一块,即形成今天人们错误说的“《周易》经传”一词。而对于某某种爻变这均是根据宋代朱熹对《左传》筮例的错误说法。】

“这个变爻是第四爻,是根阴爻,所以坐标就叫做“六四”。“六”表示属性:阴爻;“四”表示位置:第四爻。——这就找到了吧,是这句:“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下边接着的那句“《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是《象》的内容,《象》是“十翼”之一,是战国时代的人用来解释《易经》的文字。

【这是以今本《周易》去说《左传》记载的从春秋《周易》文本里的筮例的错误说法。】

“好了,这一次算卦的结果,就是得到了这一句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一共九个字。

2.不要小看这九个字啊,这九个字涵盖了小孩子陈完将来的一生,甚至还涵盖了陈完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命运啊!

那么,“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如此重要的九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观国之光”,是不是看上去有点儿眼熟啊?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和‘观光’有什么联系啊?”

不错,“观光”这个词还真就是从这儿来的。从字面上直译,“观国之光”意思是“观看国家的风光”。

这就要谈谈当时的风俗了:一国的使者到另一国出访,接待人员会带他四处转转,观光一下。如果使者是按照正确路线观光的话,他就会看到景色都是红光亮,人民都是高大全,这一切都折射出该国领导的伟光正。所以,观光是一种政治行为,有身份的人才能出国观光呢,联系到卦像上,“观国之光”应该就预示着小陈完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资格、有身份出国观光的人物。

“利用宾于王”,别把“用”字往前靠,读成“利用”,这里的“用”是“于”的意思,全句连下来就是“利于作君王的宾客”。这和“观国之光”好像说的是同一件事,既然出国观光,自然是作外国君王的宾客了。

归纳一下,小陈完未来的命运是:会是个有身份的人,极有可能成为大使或者外交官。

下面再用不看卦爻辞的方法推演一遍。

先看是不是“得中”。观卦第四爻,嗯,既不是第二爻,也不是第五爻,所以“不得中”,不太好。

再看看是不是“得位”。观卦第四爻,阴爻居阴位,“得位”,不错。

再看看“乘”与“承”的关系。观卦第四爻,头顶上是根阳爻,脚底下是根阴爻。头顶上的阳爻“乘”着自己这根阴爻,属于“阳乘阴”的关系,合情合理,不错。脚底下被自己乘着的是根阴爻,“阴乘阴”,不好不坏。

最后结合以上几点,综合来看,小陈完的命运应该是“中上”水平。——这种算法只能算到这种程度,可算不出来什么将来作外交官那类具体的事情。

【这里的说法全是以今本《周易·观》卦阴阳爻位与爻位“得失”之说,去说《左传》里记的春秋《周易》文本《观》内容,因两种文本的格式本不同,如何能解释的正确呢?】

“现在该来对照一下了,我们算的这卦和周太史算的有什么出入没有。

周太史用的《周易》(这里是只用《周易》狭义的意思,指的是《易经》,不包括《易传》)版本和我们的一样,他一开始得出来的结论也和我们一样。他说:“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看,一个字不差。可他老人家接下来推出来的结论可就比我们厉害多了,他说:“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所谓“代陈有国”,这话可说得够猛,意思是说小陈完将来会取代陈氏掌握一国之政。我估计陈厉公听到这话恐怕得觉得肝颤:难道这小孩子将来要推翻他老爸我吗?

还好,周太史先用了一个不确定语气“代陈有国‘乎’”,接下来又赶紧宽慰了陈厉公,说小陈完将来拥有一国之政,不在陈国,而在外国,而且当政的也不是陈完本人,而是陈完的子孙后代。

——周太史说的也太神了吧,同样是看这个“观之否”,方才我们怎么就没看出这么多内容呢?咱们看看周太史是怎么解释的。

周太史先解释这句“观国之光”,他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

时光流逝,后来,陈太太的乌龟的预言全都应验了,周太史给陈完的预言也全都应验了。陈完家族在齐国越发展越壮大,在第八代人的时候,终于成功篡夺了齐国政权,从此,齐国由姜姓国变成了陈姓国,而在这个时候,陈完的老家陈国却被南方的强国楚国给灭掉了。周太史不愧是御用算卦大师啊,区区一卦,就断了陈完八辈子的命运。”

(以上凡双引号里是摘引《周易江湖》90一103页里选文。《周易江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熊逸着2006年12月第1版)

【这里我们所选内容,本是一长段里的开头与结尾部分,这一大段文章是解说周太史如何用《观》里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算出陈完八辈子的命运,熊逸解释中以调侃、戏弄、嘲讽的语气说周太史算陈完及子孙八辈子过程的那种以字意与八卦取象上去联想、比附的可笑算卦法是没有错的。但错就错在熊逸不能全面认识《周易》的历史演变过程,更不知有春秋《周易》文本和原创《周易》文本。并把卜筮上产生的六十四卦卜筮工具及八卦取象筮法不加分析而认为是《周易》里东西,由熊逸《周易江湖》之名及内容说法,更是让《周易》背上卜筮(算卦)的黑锅,让人们更加误解《周易》。】

<!--17K::-->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