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灵异小说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3章 孙承宗去辽东

第13章 孙承宗去辽东(1 / 1)

 推荐阅读: 乔若星 异常妹子见闻录 造化长生:我能具现无尽天赋 全职法师之魔法天赋 楚萤真千金重生 反派魔尊:女弟子都是冲师逆徒 小夫人一身反骨,大叔乖乖臣服 重生八十年代,开局上山狩猎 我当出马仙的这些年 绝世小神医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第13章孙承宗去辽东 “臣等恭请圣安。” 一个多时辰之后,朱由校宣的臣子就到了乾清宫。 随着整齐的号子,一群大臣躬身行礼道。 “不安,朕甚不安。” 靠在龙椅上,手中拿着奏本的朱由校看着几个朝廷重臣道。 “刘一燝。” “臣在。” 感觉到皇帝的语气不太对劲,刘一燝的心里有些忐忑的应声到。 “这是你拟升权辽东巡抚袁应泰扶正的奏本,说袁应泰在辽东扩大边防、招降纳叛有功,理应扶正。” “朕今天就在这里问问你,汝。。。” “智弱乎!” 猛的抬高音量,将奏章砸向了刘一燝,而后大声喝问道。 “你是读书都读到了狗脑子里面了吗?” “民间三岁小儿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去岁,抚顺失守,贼酋以奸细扮作商人,混入旅顺,由内而外,攻破旅顺城门。此等前车之鉴,哪袁应泰不清查城内异族还自罢了,竟敢招降纳叛,来投即纳,是嫌沈阳城池太过坚固,还是想将沈阳城送给建奴!” “伱一个当朝内阁重臣,此等行事,不对其进行申斥,反倒为其表功,汝是眼瞎还是智昏!” “回陛下,袁应泰在辽东经年有余,在辽东女真之中素有威望,其以东虏治东虏,臣以为此为良策。” 听到朱由校的话,刘一燝伸手擦了擦脸庞的冷汗,出声辩白道。 “且辽东仅建州女真叛乱,叶赫部并未参与,叶赫酋长为大明战死,女真降人来投,如若不收,恐伤周边诸夷之心啊。” “好好好,好一个伤周边诸夷向化之心,朕看你是铁了心想将辽东送给建奴!” 听到刘一燝的话,朱由校直接被气笑了。 “来人,将此缭扒去官服,交给三司鞫问!” “是!” 听到朱由校的话,从外面立刻走进来几个身材高大的太监,将刘一燝拉了出去。 “陛下!刘公为内阁辅臣,不可轻易论罪啊!” “陛下,刘辅臣有拳拳报国之心,其举荐袁应泰,完全是一心为公啊。” 看到朱由校就这么将刘一燝给下了诏狱,其他几个人连忙劝道。 对于这些人的话,朱由校恍若未听,继续问道。 “左都御史。” “臣在。” 听到朱由校喊自己,左都御史张问达连忙出声到。 “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官员可以说各个都是文化荟萃,都察院也是人杰地灵啊。写的奏本全篇都是引经据典,之乎者也,还不加句读,让朕看的是头皮发麻。” “若不是朕用心读过几年书,还真可能看不懂我大明官员写的这奏本。” “我大明言官素来有风闻奏事之权,但你看看这都是什么人写的?写的是什么?” “福建道福建道御史刘有源、甘肃道御史王槐秀、刑科左给事中魏应嘉、户科右给事中薛凤翔、礼科给事中暴谦贞。。。” “这就是你给朕、给大明管理的都察院!” “福建道、甘肃道、河南道、户科、吏科、礼科言官,一连十几个人,弹劾辽东经略、兵部右侍郎熊廷弼。” “这是越权!胆大包天的越权!” 砰的一声,镇纸拍在桌子上,朱由校恶狠狠的看着眼前的张问达道。 “大明东南、西北、中部各道的官员,去弹劾一个身在辽东,隶属兵部的官员,你们是巡查地方巡查到辽东了,还是巡查到兵部了?” “吏、户、礼三科言官,弹劾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和六科廊是嫌手里的权柄小了,直接跨部监管是吧!” “是谁,给这些人的权力,能够无凭无据,构陷朝廷边关将帅!” “又是谁,给这些人的权力,仅拼风言风语,就敢弹劾一个朝廷的正三品大员!” “如若如此往复,哪我大明要哪大明律何用!治国治民,仅凭尔等说说不就够了吗?!还要什么六部尚书,要什么内阁辅臣!” “这叫什么!这叫越俎代庖!这叫牝鸡司晨!” “陛下,我大明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臣等此举皆是为我大明啊。” “陛下,言官如若因言获罪,恐会致使我大明言路闭塞,于国不利,恐使朝臣惶恐啊。” “陛下。。。” “肃静!!!” 见到官员出声,站在朱由校身侧的刘时敏尖着嗓子喊到。 “谁惶恐?现在站出来辞官,朕这就准了,大明不缺当官儿的!” 随着皇帝的话,特别是最后的那句,大明不缺当官儿的,整个乾清宫顿时安静了下来。 “张问达!你回去之后,立刻整饬都察院、六科廊上下,朕不希望再看到这种越俎代庖之事发生,听清楚了吗?” “臣遵旨。” 被皇帝一顿臭骂外加刘一燝被拖了从出去,这会儿张问达是一声都不敢吭,生怕下一个就是他被拖出去。 宫里,是小皇帝的天下,他还真的不敢放肆。 特别是听说最近几天,皇宫里在打扫卫生,扫的是人头滚滚啊。 “王永光。” “臣在。” 被点名到的工部侍郎王永光连忙出列。 “你上奏替先帝督造陵墓的折子,朕准了。” 别说是在儒道大兴的封建王朝,哪就是搁现代社会,朱由校都不敢让人随随便便挖个坑把泰昌那个蠢货给埋了就行。 “如今国库空虚,为显孝道,朕从内帑再给你五十万两银子,你一定要将先帝的陵墓给朕修好。” “臣领旨谢恩。” 听到是让自己给大行皇帝修坟,还给钱,不是摘脑袋这种事,王永光顾不上头上的冷汗,连忙叩首道。 “哦对了。” 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朱由校又补充了一句。 “王安自缢随父皇而去,朕深感其忠,你在父皇的陵寝外面,给王安修个坟,让他替父皇守灵吧。” “臣领旨。” 听到皇帝的话,王永光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出声应道。 反正钱是内帑出的,修就修吧。 “孙师。” “臣在。” 听到皇帝叫自己,孙承宗连忙出列到。 斟酌了一下用词之后,朱由校接着说道。 “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疲敝,万幸有熊廷弼守御辽东,方不至辽东失陷,朝廷门户大开。” 朱由校说着,转折了一下。 “然,熊廷弼性格暴烈,善督军,不善抚民,致使麾下群情激奋。” “朕要你任辽东巡抚,巡抚臣工,总领政务,你能做到吗?” “回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 听到皇帝的话,孙承宗连忙说道。 自从萨尔浒大战起后,他早想去辽东看看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抬上来。” 点了点头后,朱由校一挥手,就有小太监抬上来一张屏风。 让孙承宗上前,站在屏风的前面,朱由校给孙承宗说道。 “朕要你去辽东,只要你做两件事,第一是抚民,此事朕不想多言。” “而第二件事,却是要你辅助熊廷弼去做的,哪就是修堡。” 屏风上画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堡垒,和大明常见的军堡很是不同,将一个四四方方的堡垒改成了八角星。 如果是后世人看到了,肯定会直呼一声棱堡,不过这个与其说是棱堡,更像是日军侵华战争时期,一个个建在乡下的据点。 简单的由炮楼、兵营、粮库和监狱构成,鬼子玩这玩意儿欺负的就是土八路没什么重火力。 那群倭寇要是把这玩意儿建在欧洲,欧洲的那群有钱佬能拿着步兵炮把这玩意儿当靶子给炮兵练手,但在当时重火力奇缺的国内,这玩意儿就如鲠在喉。 硬拆吧,没那个火力,要拿人命填。 不拆吧,会辐射影响力,恶心人。 而放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打建奴,哪就更残暴了。 在棱堡的旁边,则是皇帝写下来的四个字:尺进寸取。 “朕不要求你们短时间内平叛辽东。” 站在屏风前的皇帝,看似是在给孙承宗说,但实质上却是告诉站在乾清宫内的重臣。 “朕要辽东,十里一亭,百里一堡,徐徐缓进,步步为营,重新营建卫所。” 这套打法,叫做切香肠战法,属于结硬寨,打呆仗的进阶版本,是朱元璋的拿手好戏。 挥出一拳,然后收回来,小刀割肉,割下一缕存为汉土。 洪武五年,岭北之战,大明三路大军,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而归,李文忠的东路军虽然打赢了,但自身损失惨重,仅冯胜的西路军算是打了个胜仗。 这一仗让朱元璋吃军事冒险的苦果一次吃了个爽。 经此一役,朱元璋一改对草原大开大合的北伐节奏,开始了钝刀子割肉的过程,尺取寸进,就一个字,磨。 一直磨到洪武二十年,永昌侯蓝玉率大军在捕鱼儿海大败萌古,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其余诸人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打落萌古人帝号,正式灭亡前元。 而现在朱由校教给孙承宗的打法更为恶心,或者说无解。 不和谈、不会战、敌进我守,敌退我进,一路修堡,长期的、局部的、低烈度的制造战争。 看谁先挺不住。 “臣,明白了。” 从图上看出了皇帝对于辽东战事的战略意图,孙承宗拱手到。 “拟旨。” 见状,朱由校一挥手,就有司礼监的小太监铺开笔墨。 “擢孙承宗为辽东巡抚,总督辽东政务,辅助熊廷弼征讨建奴。” “臣领旨谢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