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莫非便是昔日那名随从?”樊胥还有些不肯相信,问道,“既然说我是魏延之子,又当有何凭证?”
老家人跪在地上,很久之后,才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一块已经泛黄的白色绫子,递过来。
“此乃是当年魏延将军亲笔所写的手书。”
樊胥惊惶。
“当年,夫人听闻魏延将军随同诸葛武侯出征,也曾想过要老奴带公子回蜀,只是感动于樊儒将军的恩德,且身边又有小姐在侧,乃罢。后来,听闻魏延将军被诸葛武侯斩首,更是叮嘱小人不可走露半点风声。只是如今不同,公子已经无家可归,老夫人无奈才会要老奴告知真相。”老家人补充道,“老奴听闻魏延将军虽然被诸葛武侯所杀,但蜀汉后主并未因此而株连其全家,可见,其也知道魏延将军的冤情。若公子一心投蜀,或可继续魏延将军未酬之志。”
樊胥双手颤抖。
这果然是魏延当年所写。
魏延不仅仅承认孩子是自己亲生,还在血书中要自己的后世子孙遇到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厚待。
樊胥坐在地上,半晌无语。
忽然,树林外传来一名武士的声音:“少将军,前面有蜀军拦路,我等是否要将实情相告?”
樊胥跳了起来,抹掉眼泪,将老家人拉起来。
“老人家不可走露了风声,我自有道理。”
老家人点头,跟着樊胥走出树林(以后章节皆称呼为魏胥)。
拦路的果然是蜀汉的一支人马。
为首的武士听完魏胥的话之后,很有些吃惊。
“将军既然来投我蜀中,身上可曾带有荐举?”
魏胥摇头。
“困穷之人,与蜀中人物皆不相识,何来荐举。”
身后的老家人上前一步,站在了武士的跟前,
“我家公子虽然不识得蜀中人物,但小人却和董麒将军相识,且算得上是故交。若将军肯于收纳我等,使人去京城告知董麒将军,必知我等身份。”
武士一惊。
董麒现在是刘永身边的爱将,官拜镇南将军,何人不知?
“既然与董麒将军相识,就先请入我城池,待本将军修书给董麒将军。”武士说道。
老家人所说的是实话。
董麒乃是昔日魏延身边副将,这位老家人亦是魏延身边随从,虽然多年未见,但是,相互之间却还是记得的。
此处是蜀汉一座很小的县城,武士也是无名之辈,不过,对众人的招待还是很周到。
数日之后,董麒果然派人过来接老家人和魏胥去京城。
又过了几天,董麒亲自带着魏胥去见刘永。
“乃父虽然是被诸葛武侯所杀,但众人都知道乃父冤枉,若当时先帝尚在,绝不会允许此等事情发生。”刘永亲自走下台阶将跪在地上的魏胥扶起来,感叹道,“我蜀中如今人才匮乏,如将军这等忠臣之后亦有凋零之势,将军弃暗投明,实乃我蜀中大幸。朕近日正待要为昔日功臣重新修缮祠堂,亦算作是对老将军们的追忆。还特为魏晴儿姑娘单独设立祭祀之处,以表彰其功。”
“小人代先父和小妹谢过陛下。”魏胥说道。
尽管他并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和这位小妹,但是,刘永这样的安排已经足够令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