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灵异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第三十四章 操练

第三十四章 操练(1 / 1)

 推荐阅读: 木叶:这个宇智波不太对劲 参加恋综,这个小鲜肉过分接地气 团宠女配,改嫁短命鬼 LOL:如果要输,我上去帅一波 高武:开局简化金钟罩 高武三国:从五斗米教开始 纵横图 夺嫡模拟器,公主们都坏掉了 柯南,但是酒厂 穿越之玩转三国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战兵们充满了斗志,一个个咬牙严格训练。 有人穿着四五十斤的盔甲山上上下来回跑。 有人睡觉都抱着弓刀。 几乎所有人手上都磨出了老茧。 训练用的草人木桩被他们砍刺的稀烂,根本不用李跃监督。 两晋时代,达官贵人们怯懦如鸡,腐朽如蛆,但来自底层的力量从未腐朽,从未惧怕过胡虏。 历史上的北府军,正是北方流民组建的。 在淝水之畔打出逆天的战绩,后追随宋武帝北伐,以数千兵力摆出却月阵,大破北魏三万骑,前后灭五国,杀六帝。 所以不是北人不行,而是司马家的朝廷不行。 汉人从未失去过勇武,他们缺的只是一个领路人! 李跃忽然知道薄武为何要让位给自己。 喊出口号之后,李跃感觉自己身上也充满了斗志,白日处理民务、军务。 有时穿着四五十斤重的盔甲,与寻常士卒一样巡山。 五六月的天气,偶尔大雨,闷热不堪,出行一次,全身汗如雨下,脚板上全是水泡子。 士卒们没有抱怨,李跃更没有。 傍晚与将士们追慕秦汉旧事,项羽、刘邦、韩星、张良、卫青、霍去病、班超、张骞、傅介子、曹操、诸葛亮、关羽、张辽等等,一个个代表华夏精神的名字和事迹,从李跃嘴中说出。 士卒们越听,眼神越是明亮。 “先人如此神勇,我辈却坐视故土沦丧,当死也!”徐成满脸羞愧。 知耻近乎勇。 士卒们除了羞耻,还多了几分民族自信,和对华夏的认同。 石虎在北方把汉人踩到泥里,用各种手段压迫、残害,致使黄河以北的胡人数量与汉人相差无几。 可以说华夏从古至今未有如此危险的时候。 以羯人为首的胡族,有充足的人口完全取代汉人! 加上司马家的一系列骚操作,双重打击着汉人的民族自信。 这个伟大而辉煌的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刻。 晚上,士卒们睡了,李跃还要在斑驳的灯火下研习兵法。 读着先贤们的兵法,仿佛在于他们交谈。 尉缭子诞生的时代是嬴政时期,里面不仅有治军的手段,还有各种治民,治国的办法。 颇有当时的时代特点,杀伐之气几乎要冲破竹简的限制,跟其他兵法主张的”仁义“大有区别。 如: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简单粗暴。 仔细想来未尝没有道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让最后一个有势力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从此虚弱下去,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复盘石勒石虎的崛起,正是如此。 北方势力,即便投降,也免不了被坑杀的凄惨命运。 但正是这残暴手段,让北方无人敢反。 如此危亡之世,不正需要白起这样的杀将? 其他的司马法、吴子李跃也很快就研习完了,却没有尉缭子带来的震撼强烈。 司马法和吴子都侧重与练兵,以及战场形势国势的分析。 对李跃的帮助也很大。 后世人总以为站队、走正步等等是现代军队的专利,实则商周时,华夏的军队就这么玩了。 《尚书》牧誓篇: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意思是走六步七步,停下之后,阵列要整齐。 操练中的“操”字,就是阵列训练。 其复杂程度其实还在后世之上,不仅要掌握进退、左右、纵横、分合、起、坐、跪、伏等基本动作,还要明旗号、知金鼓。 绝不是简单的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旗号和金鼓代表的意思很多。 掌握了这些,才刚刚合格而已,接下来是操练的练,《六韬》中记载的武车士,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跑起来能追上飞奔的马,能跳上急速行驶的战车,还要能够拉满八石弩……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比后世特种兵的要求还高。 所以训练一支精锐绝不简单,很多势力和王朝精锐打光了之后,十几年都喘不过气来,然后就是亡国的命运。 练,不需要李跃操心,穿着盔甲山上山下来几圈,射几只野兔,素质就山来了。 即便号称精锐的高力禁卫,也载在黑云山崎岖的山路上。 难的是阵型的操练。 就拿后世来说,高中生、大学生的素质高吧?在军训时依旧洋相百出。 左右都分不清楚…… 这东西没办法,只能靠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士卒们形成条件反射。 李跃弄了二十三面两丈高的小旗,一面三丈高的牙旗。 牙旗动,则全军动,牙旗向左,全军向左,向右,全军向右,向前挥动两下,则冲击敌阵,挥动一下,原地结阵,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不仅能指挥阵列,还能指挥兵种。 弓箭手、长矛手、骑兵等等,都能通过牙旗旁边的小旗号令。 其复杂程度让李跃大开眼界。 其实想想也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喧嚣战场,靠嗓门根本喊不过来,传令兵也来不及。 当然,现在黑云山战兵加上斥候一共也才两千余人。 用不到这么复杂的东西。 军中也没有骑兵,所以李跃将其大大简化,也不求所有人短期内学会,但军官们一定要快速掌握。 军官都是李跃提拔起来的,对他的话奉若纶音。 晚上李跃读着兵法,外面军官们也在背诵各种条令和旗语,互相提醒。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黑云山上下一心,让所有人都积极上进起来。 军官们学会了,事情就轻松多了,由他们纠正士卒。 没几天功夫,军营里有了几分肃杀之气。 “刺!”两千多支长矛刺出,杀气腾腾。 仿佛仇人就在眼前。 仇恨,在这时代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能快速凝结人心。 就连儒家也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论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