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三国]兴汉 > 13. 第 13 章

13. 第 13 章(1 / 1)

 推荐阅读: 和大佬闪婚后,他又撩又宠! [综武侠]强制感谢 宦宠卿心 绿茶上位当我妈?我闪婚你祖宗当奶奶 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 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被迫嫁给暴君之后 闲鱼王妃不翻身 文豪的棺材板压不住了[综] 崇祯中兴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杨真受了伤,但并不妨碍他去监督琉璃的制造。 招募人手非常简单,伙食足够,再额外给他们的家人提供口粮,就足以让一名壮汉卖力地干活儿。 工厂保镖的职责,主要是裴元绍来承担。 因为黄巾旧将身份的缘故,倒也不怕他叛逃。 之后是一段漫长且无聊的日子,凌寒每天的生活规律得好似在读寄宿高中。 早起晨练,上午跟随赵云学习武艺,下午去城里查看玻璃的制造情况,在那边待上几个时辰,还要给出第二天的改进意见。 只有晚上才能休息。大多是躺在荒山上看星星,与赵云促进促进感情。偶尔躺在客栈的床榻上发呆,追忆一下穿越前的生活。 不觉,已过半旬。 耗费了大量银钱的琉璃制造厂,终于制造出了第一颗可供销售的琉璃珠。 尽管仍然无法与现代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玻璃珠相提并论,可作为奢侈品出售给士族应当是没问题了。 凌寒交代杨真,一定要记好各项原料的比例,但不得摘录下来。 杨真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暗暗记牢。 有了第一颗成品,接下来的制造工作就变得容易很多。 当然,在没有精密测量仪器的情况下,生产出的玻璃珠质量必然极不稳定。 按凌寒的预估,能被当成真正的奢侈品贩卖给士族的,每天能生产出10颗就可以谢天谢地了。 第一颗琉璃珠,凌寒决定将它送给赵云。 赵云凝视着眼前这圆溜溜、美丽得不似人间物的珠子,不由问道:“这是何物?” 凌寒笑道:“琉璃珠,送给师兄。” 赵云英俊的脸上浮现一丝迷惘,随后认真道:“既是你家传的宝物,岂能随意送给旁人?赶快收好了,不要再拿出来。” 赵云听说过琉璃,相传价值连城,唯有极其富贵的豪门才可能拥有。 他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师弟从家中带出来的、代代相传的宝物。 “这可不是什么传家的宝贝,”凌寒解释道:“师兄前些日子不是问我,每天去城里做些什么吗?我那时不肯细说,是因为事情尚未做妥。” 凌寒将开设琉璃制造厂的事情一一道来。 赵云英挺的剑眉渐渐拧起,深海似的眸色透着一股看不清的情绪。 凌寒讲完顿了顿,又道:“我听人说,这里的望月楼非常有名。师兄,这些日子每天都要你去打猎,今天,就让师弟请你去那里吃一顿饭吧。” 赵云沉默片刻,道:“好。” 望月酒楼坐落于常山郡城的中央,酒楼中的一桌一椅,皆是由上好的檀木所雕。 这在东汉末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进去时,若非掏出一锭金子,以两人的朴素打扮,酒楼里的伙计连一分热情都懒得拿出来。 两人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等待酒菜时,凌寒主动找了几次话题,赵云都是温和地回应几句。 一般人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凌寒敏锐地意识到,赵云此刻有些心不在焉。 他心知肚明,赵云是对自己的身份有所怀疑了。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而到了秦汉,这项工艺基本被皇室垄断。 仅仅是琉璃制器,许多富贵人家都可能拥有。 可懂得如何制作的,唯有皇家工匠。 换言之,在这个时代,有能力获得这份技术并告诉其他人的,要么是皇宫里的人,要么就是站在权力顶峰的那几位高官。 时至今日,面对赵云,凌寒已经不能像初见时坦然地隐瞒身份了。 尽管他并不后悔当时的做法,因为如果不那样做,此时此刻他们未必可以这样亲昵。 他将第一颗琉璃珠送给赵云,除了看重以外,另一方面就是想借此向赵云透露,自己并不是寻常的士族子弟。 凌寒不再出声说话,留给赵云消化这件事的空间。 他将视线投往别处,起初是看酒楼外的景象,随后又漫无目的地观察着酒楼里的有钱人们。 不远处,两位客人引起了凌寒的注意。 那二人皆是再普通不过的打扮,乍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区别。可问题恰恰在于,普通百姓怎么可能会来这么昂贵的地方? 如果穿着低调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么来这里吃饭未免太过愚蠢。 排除掉这种可能性,他们的身份就不难判断了。 商人。 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在行商时,尤其乱世,穿着普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在休息时间,他们也不会像士人那样讲究,很可能穿着朴素的衣裳进了昂贵的消费场所。 商人啊……这倒也是个售卖琉璃的途径。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实在太低太低,厚重的史书,是皇室的舞台,士大夫的舞台,将军的舞台。 唯有在不起眼的角落,才留下有关商人的只言片语。 这也正是凌寒忽略掉的原因。 现在想想,直接与士人打交道,哪里比得上与商人交易呢? 从士人那里换了钱再去购买粮食,数量过大很可能引起官府注意。而商人最是喜欢囤积粮食,自己完全可以用琉璃珠直接兑换大批粮食。 有了粮食,就可以试着在当地招募一些兵士。 起初不必多,挑选一些身体素质好的,私底下进行训练。 练出一支五十到一百人的精锐来,最好再让他们具备最基础的识字能力,将来会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两位客官,这是你们点的酒菜。” 酒楼伙计的一声提醒,将各怀心事的两人注意力重新拉回。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凌寒还未想到什么话题,赵云主动开口道:“师弟方才在看什么?” 凌寒抬眼望去,对方眼眸中依旧像覆着一层雾气,显然并没有完全释怀,于是照实说:“那边的两位商人。” 赵云顺着视线看过去,念出一个名字:“甄尧。” 凌寒惊讶:“师兄认得他们?” “倒也不算。”赵云笑笑:“只不过,甄府最是乐善好施,时常开棚布粥,很受本地人的尊敬。穿蓝衣的那位便是甄府的公子,名为甄尧,我曾远远地看见过他几次。” 听赵云这么一说,凌寒心中的好感度陡然升了几分。 乱世将至,处在这样的时代,却能保留怜悯之心。 若是与甄府打交道,倒是更安全,也更乐意。 那边,甄尧已经站起身来,对着另一人抱拳道:“没问题,我甄府言必有信。” “哈哈哈。那好,三日后,我们不见不散。” 说罢,二人拿起包袱,分别离去。 凌寒试图听他们在说什么,无奈对方说话的声音并不大,加之隔了一段距离,并不能听得清。 却见赵云微微拧起眉,凌寒便问:“怎么了?” 赵云答道:“他们三日后要在清源坡相见,似乎是有一笔生意要在那里详谈。” “清源坡。”凌寒默念一遍这个地名,又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赵云说:“昨日我听一猎户言,那里最近并不太平,似乎有山匪出没。” 凌寒听了心里咯噔一下。 山匪作乱,百姓暴起,这正是二次黄巾之乱的征兆。 在冀州地区,最为有名的应当是张牛角与张燕所率领的“黑山军”。 初期,黑山军战无不胜,当地的官府力量在他们前面几乎不堪一击。 直至遇上兵精将广的袁绍与曹操,他们才被各个击破。 心里简单合计了一番,凌寒道:“师兄,能否陪我去清源坡走一遭?” 三天的时间,制造出十颗琉璃珠肯定不在话下。 赵云道:“师弟是想与甄尧做生意?” “嗯。”凌寒抿了抿唇,声音听来有些软:“有师兄跟着,即便遇上山匪,我也用不着担心了。” 赵云微微一愣。 师弟这还是第一次在他面前如此孩子气。 他隐约猜出,师弟的身份非同寻常,正不知以后该用何种方式与其相处。 此刻,却不由如往常一般道:“好。师兄陪你一起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