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王国的建立 > 第四十六章 双使

第四十六章 双使(1 / 2)

 推荐阅读: 赛博朋克:传奇人生 我一个综艺咖多才多艺很合理吧?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真实世界 新婚夜!她悔婚嫁给残疾死对头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重生成首富家的团宠妹妹暖寒酥 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 穿越七零重组家庭 反派在修罗场艰难求生[快穿]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四十六章双使

“沛国。”

章白羽对于眼前的一份国书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荒诞感。

不久之前才冒出来个周朝,现在,又是沛国。

章白羽询问了一下瑞德使者的来报,执戟郎回禀说,六名使者日夜兼程骑马赶来,跑死了六匹马,跑瘫了四个使者,进入临湖城的两个使者现在已经昏厥。

执戟郎询问是否去召他们前来问话,章白羽摇了摇头,说等他们睡饱再行召见。

沛国使者抵达的消息,很快就让都护府的中枢炸开了锅。

稳重一些的人,还能克制住自己不去询问,但却也要竖起一只耳朵,听听风声。

孟浪一些的官员,则竭尽全力想去询问一下这个沛国是什么来头。

这些人主要是官员和高级将领。

都护府居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尤其在埃辛城内,无数琐碎的事情让人焦头烂额。

都护府培养了几年的备官,好似都填不满埃辛城这个大窟窿。

整个城市里面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作坊,那么多的生意。接收埃辛城并不只是接收了一座城市,而是接收了它背后的一切:作为贸易枢纽,埃辛城拥有布尔萨半岛最完善的港口区,单纯靠着贸易生活的居民就有两千人之多;埃辛城内留有布尔萨半岛接近两百年的详细记录,包括山川地理、人口流徙、封地变迁,这些材料需要尽快被译为唐文;在城内外,储备的粮食逐渐消耗殆尽了,穷极整个都护府的物力才能阻止饥荒爆发,但是现在都护府依然要维持一支大军,不可能挤出太多的粮食供应埃辛城。可一旦埃辛城因为饥荒暴乱,乌苏拉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布尔萨半岛物产丰盈,尼塔是其中最为富庶的沃野,埃辛城则是尼塔地区的明珠。

都护府要在这里建立统治,所需要人力物力极为惊人,唐人还有许多苦头要吃。

“沛人前来,”章白羽已经看完自称沛使的人进上的国书,“并未提及故国周朝。”

在章白羽的眼前,都护府的官员和学者们正在静静地传阅着那份国书的副本。

钟离家的学者更加重视的是国书上面留下的印契。

比起带着一张人皮的周使来说,沛人虽然只是远洋小国,国书却是规矩太多。

沛国的国书分为三部,印文、印节、印花。三种表明身份的信契,几乎没有伪造的可能――这三样印契太过精美,而沛使身份对都护府毫无伪造价值,犯不上作假。

唯一对沛国国书不屑一顾的,就是周使。

周使名为王鸣鹤。

这个名字是他的父亲取的,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听见了鹤声。周使本人却说,那是海子里的长脖鸭,根本不是故国的鹤,父亲是心向故国,产生了幻觉。

王鸣鹤一直在说,周朝的国书不论礼制、花式、材质,都远远好过沛国的这几张破纸。

陈从哲每次听完之后,就会伸出一只手,“东西呢?”

王鸣鹤最开始觉得是陈从哲讽刺他,几乎要翻脸,到了后来他才发现,陈从哲其实是他在都护府最铁杆的支持者。

陈从哲让王鸣鹤学会闭嘴,不要去讽刺沛人的国书。

毕竟沛人的国书八成是真的,周朝的国书却被一把火烧了,在这上面纠缠太多,对自己不利。

陈从哲劝说王鸣鹤:“沛人虽是小邦,国书信契俱全,阁下贵为天使,诏谕仓促之间难以周全。何苦以短击长?故国大义,天命昭昭,沛人早晚不过大周一郡县,何必争一时短长。切不可逞一时之快,论国书之高下。天使不提此事,沛人未必敢问,反会以为周朝与都护府早有往来,敌明我暗,大事可定。”

安抚住了王鸣鹤之后,陈从哲又前去劝说章白羽:“都护今日心中疑惑,必然是周使、沛使如何两容的问题。都护多虑了。周与诸侯相争,对都护府有利。其利有三:其一,周与诸侯不和,断不至勾连。两使相争,必然自危,使者自危,利归都护。试想,沛人若是早有预谋,与都护府洽约不成便要北上春申,那现在也不敢了—――有周使在,他贸然离去,不怕都护府倒向周朝么?其二,沛人听闻周使在都护府中,必然惊骇。沛人本为通利而来,即便与我盟誓也当是锱铢必较。今有周人,沛人为拉拢都护府,必然多加贿利;其三,周使、沛使,远涉流沙重洋而来,皆是坚韧狡黠之豪杰,两人之不可尽信。今两使并存,以周使之验于沛使,以沛使之验于周使,兼听则明,都护府不至枉受其骗。”

陈从哲说完之后,章白羽并没有多少拒绝的意思,只是与陈从哲等人讨论了一下,要不要一开始将周人的消息告诉沛人。

都护府的唐军士兵们作战凶狠勇猛,可是遇到了这种纵横列国的事情,却不得不仰仗以钟离家为首的官僚们。

章白羽听着这些学者们引经据典,都不由得感到头疼。

这样的林中大族子弟,对于唐国的官勋郡望的典故了解极为详细,对于各地大族的远离家史也是如数家珍。

这些学者们大多是落魄官员,投奔在大族之中充当僚属,但是在他们熏陶下长大的子弟,好像天生就掌握了天下大事一般。

许多林中大族子弟还没有学会写字的时候,就能亲眼见到父兄们施行政务。子弟在耳濡目染中能学会许多的办法,一到成年,就成了很好用的人才。章白羽并非大族出生,对于这样的子弟未免有所反感,可需要备官的时候,这些林中子弟的确又能堪大任,这种矛盾让章白羽很不快。

唐军的人才来源主要有三,一个是各地的僚佐椽吏,作为都护府要员的助手,他们成长速度极快,最初的一批城守就都是这些人,他们多半来自唐军士兵,与都护府血脉相戚,也是章白羽最信任的人;二个则是都护府命途多舛的学馆培养出来的子弟,只不过这些人不论是资历还是素质,都比第一批人差了一些,在任命之前,一般都要任命为备官一段时间;三个就是林中大族的子弟了。最初的一批林中子弟几乎让章白羽惊叹,各个都优秀的不像话,草拟文书、调集粮秣、划地修渠、练兵打仗,竟然无一不能。后来,当更多的林中子弟进入都护府后,他们的水平才逐渐地下落,最终归于正常,而即便是这样,林中子弟们却也表现优异――林中子弟们之间多有乡谊,一旦有事就能彼此通气联络,遇到难解之题,又总能找到父兄同伴指点,接人待物更是高出其他人一大截。

都护府越强大,就变得越来越像是春申以北的唐国。

这样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章白羽说不准。他很担心,当初苏培科唐人们凭借一腔血勇建立的都护府,最终会和春申唐国一样,沦亡在大族的泥沼之中。

都护府的官制至今算得简陋,甚至粗疏,官制多以古称,力求官有所任一目了然。在需要的时候,就设置一个‘令’来主持,一项事务变成了常任,那么令就会被确定官名,如果只是临时出现,便会在事情结束后收回‘令’的任命。这样一来,都护府并不存在固定的职位,所有的官员并无虚冗之弊。

可是到了确立国制的时候,这样的做法就不合时宜了。

章白羽看着春申唐国的官员制度,就总是感到这繁冗复杂的官僚名称后面隐藏着阴谋,他说不准是什么,但却天生地对它们感到不信任。

看着眼前这些忙忙碌碌的林中学者,章白羽却没有真的在想着两国使者的问题。

作为都护,章白羽是不会以两个使者左右自己的。

一旦确定了要做什么,章白羽就能从容地将他们放到脑后。

都护府,才是一切的根基,一切都只以都护府的利弊为先。

故国太渺远,诸侯难托付,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可指望他们雪中送炭。

这样算起来,章白羽倒是对于沛人更有兴趣。

沛人的国书之中,还附有一份简洁的《沛事纪要》,看起来并不在最初的通使文册里面,应该是沛使知道了都护府后,自行加上去的。

《沛事纪要》之中,讲述了沛人胼手胝足封建海外的事情。

在唐国风雨飘摇的时候,三千名士兵及其眷属在一位皇子的率领下渡海而去,在已经立国的兰国都城登陆,接着就被兰人驱逐到了更加南部的山区。

沛人几乎是一踏上海外岛屿,就与番人开始作战。故而对于番人,沛人的手段冠绝诸侯之先。倒不是说历代沛主都是聪明过人之辈,能够想出很好的办法,而是沛人各种办法都用尽了,稍有不好的办法,最后都会被抛弃,如今沛人在诸侯中算得中上,实属不易,处理土人的手段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留下来的制度。

沛人最初被番人进攻,几近覆灭。

沛侯更是派出三个儿子返回唐土嚎啕,请归父母之地,唐皇皆不准。

作为回应,唐皇命令水师将一批批的唐人饥民送往沛地。

沛国立刻开始了报复,对于番人采取了屠戮殆尽的政策。

沛人是诸侯国中,第一个用律法规定‘番人皆为奴婢、中土之人皆可王之’的国家。

沛人之烈,立国三十年,就是与番人作战的三十年。最终将沛岛杀得‘番市空虚,匍匐为臣妾’,在不断的作战中,沛岛的唐人也逐渐以沛人自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