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王国的建立 > 第三十六章 使者

第三十六章 使者(1 / 2)

 推荐阅读: 赛博朋克:传奇人生 我一个综艺咖多才多艺很合理吧?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真实世界 新婚夜!她悔婚嫁给残疾死对头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重生成首富家的团宠妹妹暖寒酥 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 穿越七零重组家庭 反派在修罗场艰难求生[快穿]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三十六章使者

曾有一位埃兰的特使从南部穿过了都护府,并且对都护府一切都赞叹不已。

不久前,一位唐人故国前来的使者,则从西北部伊兹米塔出发,游历了都护府的北部边境。

北部边境没有南部的富庶与安宁,所见更多是战火焚烧的模样,但是这位使者依然观察到了他想要看的――都护府的唐人。

此地唐人,与别处不同。

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对于诺曼人的畏惧差不多已经消失殆尽。

使者甚至捕捉到了一些更加复杂的情绪,那就是都护府的唐人能区分不同的诺曼人的不同。

如何对待诺曼人,在春申以北各有不同。

春申的诺曼人虽然气焰不比以往,但依旧被唐人大族奉为上宾,即便是作奸犯科之辈,唐族首领们也未必敢将其绳之于法。

春申以北的地区则对诺曼人尽数杀戮,长相类似于诺曼人的外族人也遭屠灭殆尽。

但仔细琢磨起来,不论是春申还是以北各郡,唐人对于外族人,内心多半存着恐惧。

早年唐人征伐各地时的开阔胸襟,不能说没有,但却被深深的忧虑所取代了。

“外人有可教我者,皆可为我师”,这种曾在唐地流行的东西绝非屈膝自辱,而是一种不惧外界的淡定与从容。

在都护府,情况则完全不一样。

使者发现本地的唐人丝毫不畏惧诺曼人,甚至连鄙夷憎恶的情绪也开始收敛起来。

本地的唐人只把诺曼人当成普通的农夫和匠人,许多时候,甚至会接纳他们从军、为官。

初来都护府的时候,使者时常能从平淡无奇之中发现让人惊讶之事。

比如,一个诺曼籍的郎官在边境迎接了古河使者,并且以都护府的名义斥责了古河人,因为边境的古河人没有如同约定一样打击走私,这让唐人城守很不满意。

这个诺曼郎官的手下,有许多士兵,其中有唐人也有布尔萨人。

郎官护送着小小的古河人、托莱人小队抵达了一处哨所,将全部人员交接给了当地的一个林中官员。

这个官员命令所有人脱下上衣,检查了腋下和后背,确认没有瘟疫之后,又让所有人呆在一个封闭的小院子里面,过了三天才又来检查了一遍,这之后才允许他们继续南下。

不时有唐骑兵传来战场的消息。

最初的时候,使者很担心战场的安危。

因为他从古河人口中听说,名叫‘兀儿速喇’的敌国,派遣了数万大军进攻都护府。

这个数字自然不能让使者信服,他听说这个国家是一个小岛上的城市国家,与都护府远隔重洋,不可能征召这么多的士兵前来进攻。

莱赫人使者是见过的,对于商人组成的国家,使者并非完全没有了解。

使者的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从故国西行,有许多附属于皇帝陛下的绿洲国家,也都是商人贵族们组成的小小邦国。

这样的小邦国时常会为了商路彼此开战,战争的规模大多在千人上下。

只要故国恢复和平,这些小邦国就会派出使者,前往东方都城对皇帝效忠。

皇帝只需要派遣一位使者,就能收服大多数的城邦。

不过这种商人国家一般都比较背信弃义。一旦故土有难,他们就会纷纷自立,但因为他们国家太小,往往难以持久,所以又会投奔到某一个强大的国家那里去:有时候是一位崛起在草原的汗王、有时候是安息高原上强盛的沙阿沙、有时候则是一位率领众多佣兵的将军。

当初,故土从战乱之中恢复,重新建立了强盛的王朝后,这些小小的绿洲国家都在观望之中。

当新王朝的使者队伍西行的时候,这些小国便开始垂涎使者携带的珍贵财富了:大半是丝绸、瓷器等等。

它们如同群狼环绕,最终有一个邦国决定铤而走险,它和草原上的一个部落串通起来。

这个部落伪称是唐人遗民,希望天使前去册封。

喜出望外的使者首领当即率领大队深入草原深处,但在半道遭遇了伏击。

来自故国的使者小队各个都是精锐果敢之辈,他们非但没有覆灭,反倒击溃了那支草原袭击者。

只是,当他们返回绿洲商路的时候,却被闻讯而来的小邦国击溃并且俘虏了。

因为惧怕消息走漏招致报复,所有返回绿洲的使团成员全部遭到了杀害。

被草原人掳走的人中,倒有不少人幸存。

这位使者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草原人对于强盛的国家总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他们崇拜而且羡慕定居王朝,却又总是垂涎他们的财富。

在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纷纷恭顺,派出使者要求联姻、通市、请求赐名,在王朝衰落的时候,他们又会积极地整顿军队,伺机入侵。

对于被俘虏使团成员,草原人的态度也很奇怪。

有些时候,他们对这些俘虏极为残酷,施加酷刑,逼迫使团成员说出南方王朝的山川地形,就好像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随时入侵一样。

有些时候,他们又会突然变得温和有礼,各种拉拢使团成员,并且许诺送归使团成员。

在草原人这种反复不定的态度下,能够活下来的人不光要聪明,还需要一些运气。

使者的父亲曾对他说过:皇帝需要前朝遗民的承认,前朝的遗民也需要新王朝作为依托。

唐结束后,取而代之的王朝急须证明法统。

有什么比起拥戴前朝旗号的遗民邦国,改旗易帜更好的事情呢?

对于异域的兄弟之邦,新王朝派出使节并没有指望有多少利益可,出行只是为了维护王朝的正统罢了。

所以当父亲焚毁那份皇帝诏谕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犹豫。

使团已经覆灭了,它的旗杖、它的官玺、它的国书、它的礼物都已经被人掳走,单凭一份诏谕,又能增加多少说服力呢?

如果那个兄弟之国里面真有可以托付之人,那么他一定会很聪明:他不需要一张纸来证明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新的法统声明。

使者发现春申地区的唐国,已经自去帝号,称王了。

这对于新王朝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示好。

至于唐室的姜姓,也并非原来唐王朝的皇姓。

关于唐人遗民立国的历史驳杂不清,这位献宝人没有他父亲的学识,他虽更加聪明、强健,但却不足以从那些唐史中寻找出蛛丝马迹。

他推测,最初迁徙的时候,的确是有唐皇室随同其中的,就如同故土的唐皇室成员远窜海外建立邦国一般。

但是不久后,姜姓就取代了唐皇族,成为了唐人遗民的首领。

姜氏来自何处,使者无从考究,他听父亲说起唐时的故事,听说过西北大族姜氏,但不清楚如今唐王是不是来自其中。

不过唐皇族既废,又自去了帝位,如今海外遗民建立的邦国于故土已经没有了利害关系,只剩下了手足之情。

姜氏可以代唐,未尝不可有新姓代姜。

只是父亲临死之前,却告诉过使者:若要得到故土册封,新唐主需要自去帝号,称王称藩,遥对故土称臣。

前两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今的唐地已经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对故土称臣这一条,却可能引起麻烦。

使者与父亲不同,父亲来自遥远的故国,身受皇恩,对于这样的法统次序非常重视。

使者本人却更加灵活一些。

他前去面见那位章白羽的时候,心中时常疑惑:如果要求他对一个遥远的君王称臣,故土能否有这样的威慑?如果不要求对方称臣,父亲和那么多枉死使节的遗志,究竟如何完成?

使者当然知道,他和父亲两代人西行万里,受尽苦难而百折不挠,心中支撑下来的,恐怕就是一份纤细如丝的故国之思。

若是故国之思已经断绝,那么这份坚持本身,就显得无谓了。

忧愁和苦恼让使者的内心难以平静。

有些时候,他甚至会想到,故国的君王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他派出去的那些人?即便君王(很可能现在已经是他的儿子或者孙子登基了)还记得,对他又会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父亲是故国的士人,君王有令便仗剑西行,最终殒命异域,既没有看见兄弟之邦,也没有回到父母之国。

他自己呢?

他只有一半唐人的血,另一半,则是部族之中的女奴的血。

他甚至记不得母亲的样子了。

草原上的战乱、迁徙、瘟疫、饥荒,总是首先夺走女人的生命。

部族在危难的时刻,也会抛下妇孺逃亡。

母亲是哪一族的人呢?

使者曾对着平静的井水打量自己的模样,粗一看,他和唐人无异,但仔细观察,却又能看出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模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