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级中式纵帆船全长过3o米,宽约6米,满载吃水量米,排水量大约25o吨,设计载重17o吨,船底密布船肋骨并分出九个水密隔舱,底舱用铸铁废料压舱;设双桅,采用空心拼接锥形桅杆主桅高21米,前桅高16米;主副帆都是大明式平ding高帆,巨大的主帆连带着帆面上的板条足有吨;悬吊式尾舵确保在浅水中的安全;其干舷高达1米左右,在清风天气甚至能载重3oo吨航行。
该船充分借鉴了北美快帆船的船型,同时考虑了福建及台湾沿海的气候,这里风向多变且强弱不定,中式帆装优势明显,全船一共需要二十一名船员。
在明大6的沿海,福船与广船都是南洋深水航线中著名的尖底船,它们都是在过去平底船的基础上,经过船体结构的过渡变化改建而成,与同时期欧洲带龙骨的两个上翘的船型是完全不同的,这两种船的船底特别尖,在海上摇摆较快,但不易翻沉,其舵材大多用铁力木,在海浪中强度大,不易折断,这在海上航行至关重要。
此时的海船一般采用有孔舵技术,它不仅减小了舵轴力矩,还提高了操舵效率。
自宋朝开始吧,海船的设备,就开始有了不少改良,最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
指南针可以帮助航海者在天气阴暗时辨别方向,明大6的航海事业因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船舵技术上亦有所创新。
例如在舵叶上开许多孔,减少水的阻力,不要小看这一diǎndiǎn的改进,西方要到2o世纪才采用这种开孔舵。
事实上,安江造船厂设计台湾级中式纵帆船时,就吸取了这两种船的优diǎn,并在一些关键地方也做了改进。
这一diǎn完全体现在了船模身上,而且还拿出了翔实的测试数据,让一直在网上争论的人哑口无言。
肯定还会有更好的,这是一句废话,但是,目前它就是最合适的,不服的请看数据。
数据是解决争论的好办法之一。
在这个船模身上,两人先通过运用cad建模技术,使船身的设计和建造更符合流线型体;然后在船体的外部,用木沥青、桐油浸麻丝艌船缝,这样就比过去只用桐油和石灰填补船缝要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