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些虎妖是怎么回事,它们受谁指使,又为什么要袭击你们?”
捉妖师摇头道:
“不知道,我不清楚。”
这时,杜大人似乎回光返照,脸色一阵潮红,状态好了一些。
他对徐云说:
“因我追查案件,可能牵涉到…一些朝堂同僚,我不愿同流合污,他们便要派人…来灭口。”
徐云皱眉道:
“这些虎妖真是朝堂上有人豢养的,他是谁?又是谁要杀你?”
杜大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喉咙里不停咳血,但他还是坚持向徐云讲述。
一是对方有救命之恩,二来他也能看出来,徐云等人有侠义之心,也有追查真相的意愿,如果能将真相公诸于众,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咳咳…虎妖确实是朝廷里一些人豢养的,但具体是谁,我也说不清楚,或者说,养虎妖的人太多了,大老虎已经遍布朝堂,我得罪的人太多,究竟是谁要杀我,我也不确定,但我能唯一能肯定的是,他们的上头,就是一字…并肩王。”
杜大人断断续续说完,声音越来越弱,最终永远闭上了眼睛。
朱镕悲痛欲绝,扑到老人的尸体上放声痛哭:
“杜大人!”
罗汐心里自责而又无奈,即使自己已经是筑基期修士,也救不活一个凡人的性命。
王迪恨恨说道:
“好人不长命,好官也不长命,这是什么世道?”
朱镕哭了半天后说,杜大人生前的遗望是想在死后重回故里。
于是徐云用法术唤出一团阳炎之火,将杜大人的遗体焚烧,骨灰装进一只木盒子里。
捉妖师朱镕向徐云等人道谢,便带着骨灰盒想去往杜大人的故乡。
正好大家顺路,便一路同行。
徐云问包仁杰:
“你在大夏当过官,知道那个一字并肩王是谁吗?”
徐云对大夏权力高层只是略有耳闻,了解不算深入。
除了大夏皇帝之外,他还知道国师赵天罡、八贤王赵立秋等人,却是没怎么听说过这个一字并肩王。
听名号这个王爷应该是挺大一个官,至少不会比什么八贤王要差,但在民间却没有什么名气,百姓知之甚少,这倒是个怪事。
听杜大人所言,这个一字并肩王可以算是朝堂上的奸臣之首,也不知道他都做了哪些坏事。
徐云扭头问赵玉兰:
“你是大夏公主,知道这个一字并肩王吗?”
赵玉兰脸色有些纠结:
“一字并肩王名叫胡宗万,平日深居简出,已经隐居多年,他老人家八百多岁了,比国师年纪还大。根据史书记载,他曾经帮助太祖皇帝开疆拓土,在大夏王朝的建立上立下过汗马功劳,我实在…实在不愿意相信他老人家会是什么奸臣佞臣。”
赵玉兰思绪很乱,杜大人是个好官,但他说的话就都是对的吗?
根据赵玉兰一直以来被灌输的认知,一字并肩王德高望重却无欲无求,她实在不愿意相信这样一位王朝开国功臣会是什么奸臣。
往前走了没多久,前方又有妖气出现。
徐云等人过去一看,这次确实是有妖怪害人。
原来是一头虎妖带着豺狼小卒下山抓人吃。
兰茜抱怨道:
“还真是虎大王,这里怎么这么多妖怪啊,官府不管的吗,捉妖师呢?”
虎子很气愤,这些老虎妖怪败坏咱的名声,这可不能忍。
于是展翅飞过去,一个猛虎扑食,把这些豺狼虎豹全都咬死了。
朱镕解释说:
“柴桑郡多虎患,妖怪害人的事频繁发生,捉妖师人数有限,确实忙不过来。”
王迪不解:
“大夏冗官冗政,怎么就不舍得多养一些捉妖师呢?”
朱镕自己就是一名捉妖师,知道一些衙门内部情况,对众人解释说:
“衙门税收有限,支出却不少,财政上压力挺大,要多养一些炎麟卫和捉妖师,恐怕没有那么多钱。”
这么一说,大家也明白过来,大夏现在土地兼并很严重,有钱人有各种方法逃避交税,依靠穷人那点税收,财政收入确实很困难。
朝廷没有钱,自然就养不起更多捉妖师,做事的人不够,就导致治安恶劣妖魔作乱。
罗汐问徐云,有没有办法能改变这种状况。
徐云撇撇嘴说:
“让富人多交点税呗。”
赵玉兰不同意徐云的观点,她说:
“大家都是一样的交税标准,让富人多交税,这难道就公平吗?”
徐云给赵玉兰讲解了一下阶梯税收,也就是如后世个人所得税那样阶梯累进的税收方式:
“占有土地越多,就按更高的标准收税,越有钱就越多交税,这有什么不公平的?”
这话说得赵玉兰哑口无言。
王迪等人纷纷表示同意这个观点:
“苛捐杂税是真能逼死穷人,富人多交点税又不是会死!”
徐云又补充道:
“况且,同样的税收标准只是明面上的,私底下谁能说得准,穷人那是躲不过,富人可是有各种方法偷税漏税。”
大夏主要的税收是人丁税、地税、商税,现在相比于以前下降最多就是地税,因为土地兼并,富人良田万顷,穷人只能当佃农。
但是富人有关系有手段有特权,可以偷税漏税,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免税。
比如说,根据大夏规定,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只要家里有功名的就可以免税。
于是很多富豪家族都会倾力培养几个嫡系后代,让他们考上功名,帮助家族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功名在身的家族子弟又通过关系让更多自家人走后门进入体制内,互相照应。
这样一来,地方财阀与政治权力勾结到一块,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解都解不开,你想收他们的税,那简直白日做梦。
富人占据最多土地资产,却又不交税,朝廷财政自然就困难,没钱就养不起捉妖师,地方治安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