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少人说的闲话,我爸妈都扛下来了,还好我考上了北京大学,真想带我父母来看看......”
估计王彩霞是觉得宿舍几人都是真心相处的人,这些话她应该是压在心里好就了。
考上北京大学当然是值得骄傲,王彩霞的父母抵住外面的流言蜚语,坚持送王彩霞读书,这是他们的高见,这时代读书就是唯一的一条出路,或许有的人觉得女孩子嫁人也是。
但家世好的人怎么可能会娶一个农村女孩,首选当然是门当户对的。
这就是现实。
这一年王彩霞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高考,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对于王彩霞来说,这就是她最大的底气,所以她永远是宿舍里第一个起床读书背单词的人。
现在王家人也算是苦尽甘来,村里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游说,无非都是说女孩子读书好啊,将来日子一定很好过。
不少人也动了心思,打算和王家结亲,当然不是和王彩霞,而是王彩霞的弟弟,她弟弟今年才15岁,就有不少人上赶着要说亲。
王家自然都是拒绝说孩子还小,还要多读书,和她姐王彩霞一样。
王彩霞很感谢父母一视同仁,让她能有现在这样的幸福时刻。
宿舍几人虽然不知道王彩霞的具体情况,但看王彩霞也不刻意避开这些家世不谈,平常聊天也是大大方方的介绍着老家农村特产。
江白榆想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底气吧。
宿舍几人几乎都是把高考前努力的那股劲延续到现在,或许说整个新生群都是,江白榆要不是在后世有过十几年的积累,说不一定这次考不了第一名。
所有学霸都在努力,她江白榆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毕竟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没有她的先知先觉,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北大。
路上的冷空气席卷几人的脖颈,大家打了一个冷颤,“彩霞,下半年天气热,北京风景好,到时候你可以带你爸妈来看看北京。”
赵丽丽拉住王彩霞的手臂宽慰着。
“好。”王彩霞重重点头,今年不行就明年,总有一年一定要带着父母来北京看看她的学校,告诉他们坚持是对的。
几人走到大会堂,人已经陆陆续续的到齐。
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几乎都是被各个单位推荐进来的,所以三个年级的人加起来还没有大一新生一半多。
校长满意的看看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北大总算是有了几分活力。
江白榆因为演讲就不和几人去大会堂,直接跟着易小安走到后台后场,除了她之外,还有一名男生也在后场,易小安介绍,“这是大三年级的方知亮,是老生代表。”
江白榆点头和方知亮致意,算是打过招呼,方知亮微笑回应。
易小安看看手表,“你在这等待后场,等20分钟应该就会到你。”
江白榆点头,清冽的嗓音响起,“易老师你去忙吧,我会自己看着台上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