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夂只是瞥见了转瞬即逝的影像不同,宋志毅和段凌心是将意识保持于光锥之外,较长时间观察事物的本质,那巨大到难以估量的信息量,即便以他们当前的意识强度也无法承受。所以两人对意识的提升从未停止。
修炼增强意识之余,两人探索着宇宙和宇宙之外。
他们曾尝试进入宇宙边界之外的虚无之中,刚开始他们的一缕意识一进入虚无之地便会溃散,在意识的一次次溃散中,他们发现了虚无之地的某些特性。它似乎具备了所有的规则,已知的、未知的,又似乎不允许任何规则的存在,它不具备任何属性,没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明确的一点是,宋志毅和段凌心所掌握的所有规则在虚无中都不成立。
“虚无”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宋志毅如是说。
后来,它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让意识短暂滞留于虚无中的方法。
被他们丢入虚无中的粒子,因宇宙中的规则在虚无中不成立,会失去组合连接关系,瞬间瓦解成阴粒子或者阳粒子,这些基本粒子使得它们所处之处有了空间的概念。若是没有和虚无中无征兆、无规律诞生出的与它们状态相反的粒子发生湮灭反应,这些基本粒子便会融入到暗空间或者显性空间之中。当宋志毅提出“为何没有任何生命特征、更不具备智慧的基本粒子,能够准确地进入到与它们自身相应的显性或者暗空间”的疑问,段凌心用地球上的“同频共振”给他做了解释,当然,这也是段凌心的猜测。
正是由于基本粒子能够给虚无之地带来的空间概念,给了两人更多的了解虚无的机会。两人分解出众多的意识念头,附着于基本粒子核心狭小的卷曲空间内,那些侥幸没有发生湮灭反应的粒子就成了他们短暂的观察站。
两人曾利用《阴阳诀》转换了部分基本粒子,把他们将意识寄居于这些在宇宙中不会发生湮灭反应的粒子的卷曲空间,试图在虚无之地逗留更久。但是这些经过转换了的粒子,在虚无之地却恢复了湮灭的性质,也就是说《阴阳诀》在虚无之地不成立。他们只好另想它法。
后来,宋志毅和段凌心突发奇想,操控基本粒子的宏观运动,朝着远离宇宙方向的虚无驶去。起初,由于阴阳粒子诞生的随机性以及他们控制基本粒子的宏观运动不够熟练,他们走不远,他们所附着的粒子就发生了湮灭反应。
随着时间推移,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后,两人能够到达距离宇宙更远的虚无中。
通过多个意识视角对宇宙进行观察之后,两人对宇宙在虚无中的外形有了大概的认识:像一个个盘错交织在一起的数不清的泡沫,堆叠缠绕着的空间内的点点光芒来自于绚烂的星系、星团,细细观察,这个宛如一堆泡沫的宇宙正在一点点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