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婉灵见皇太后挑眉盯着自己,于是故作轻松的继续。
“是啊,太后。我与家父家母谈及此事的时候,父亲也说身为人父,他极能体会提督大人的不易。如今我家哥哥也还未娶妻,但碍于是武将,怕自己将来有一日还须戍守边关,娶了京都的姑娘,反而让人家白白离了父母兄长,徒添悲伤。后来母亲便说,让哥哥与父亲都好好为朝廷效力,为陛下效力,哥哥若是能立功入了皇城司做太尉,便能直隶皇上,还不必远离京都,倒也好娶妻了。至于父亲,如今已是太师之位,全凭先皇垂青,要感念皇恩。烈国的未来不仅仅在陛下一人的身上,也在陛下的儿子、孙子、曾孙子身上,若是陛下不嫌弃,说不定日后,他也能成为太子公主们的启蒙之师。以此既能全了父亲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也能在垂暮之年继续为烈国的未来做贡献。”
听完舒婉灵的一席话,太后眼眸微转,现下倒是听得明白她的意思了。她知道自己不喜欢舒家集权过甚,便告诉自己皇上尚有孔家可用,若还是担心,甚至可以将舒家嫡子派去皇城司直属皇上,而太师也可以兼任太子师。如此,其他诸王便不可能再花心思拉拢他,毕竟任何一个分封王谋反,都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让当朝太子继位,与太子如此之近的文官,又怎么可能百分百全心全意拥护自己,而不拥护亲手教育出来的太子呢?
“太师和小舒大人果然是一片忠心、志向远大,怪不得在朝堂之上,能成为佑儿的左膀右臂。”
“父亲和哥哥确是一心效忠陛下,虽说婉灵不懂朝政,可听着百姓们嘴里的烈国与陛下,也可以知道,如今我们生在清明盛世,靠的便是陛下的果敢坚毅。陛下能关注到、控制到的朝中之事越多,百姓们的日子便越是好过。”言罢,舒婉灵喝了一口茶,娇笑着问太后,“婉灵说的可对吗?太后。”
舒婉灵的意思很明显,她是在告诉太后,即便今日没了舒家,日后也会有王家、李家、赵家,纳妃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只要皇上亲政的范围越广,那么就越不会怕分封的诸王与势力庞大的朝臣,毕竟皇上亲政的手段,远重于朝臣的官职头衔。
太后微微眯起双眼,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她倒是轻松自在,不紧不慢的喝着茶,面上全无局促慌张,难不成...她还有后手?
良久,太后终于开了口,“哀家今日有些乏了,不过郡主所言趣事哀家甚是喜欢,过几日哀家再叫你进宫来,给哀家讲讲趣事,你看可好?”
舒婉灵恭敬的起身行礼,“太后喜欢与婉灵聊天,婉灵荣幸之至。如今快至深秋易感风寒,太后要多注意身体,希望冬天选秀结束的时候,太后还愿意召臣女入宫陪太后谈天。”
言罢,舒婉灵行了礼便退下了。太后则是坐在原位,想起她刚刚的话,她说“臣女”,还让自己选秀结束再召她入宫。呵~这小丫头,看来是打定了主意不想入宫了。
宫门外,洒扫的小太监见舒婉灵出了大殿,东张西望一阵后,快步向池塘的后山走去。
......
舒婉灵走了两道门,眼看着面前就是皇宫外门,不想竟遇上了凌夜修。
“小姐。”
“凌大人,您怎么也在此处?”
“公务罢了。小姐要去我府上坐坐吗?朝槐说很是想你。”
瞧着凌夜修的样子,似是有话要说,舒婉灵便没再推脱,跟着他自侧门离了宫,径直去往凌府。凌夜修带着舒婉灵一直走到凌府的内院,还屏退了左右。
她瞧了瞧无人的内院,石桌上还摆着自己喜欢的茶点,不免会心一笑,看来他是有备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