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默法!
在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全场都安静下来。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部分。
这时候的杨青,手里面捧着一堆白纸,然后迅速走到每一排的最前面,将资料发放下去。
资料上面写着赫默法的制备原理。
“通过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放入水中超声分散,形成均匀分散、质量浓度为0.25g/L~1g/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再向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8%的氨水;将还原剂溶于水中,形成质量浓度为0.25g/L~2g/L的水溶液;将配制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和还原剂水溶液混合均匀,将所得混合溶液置于油浴条件下搅拌,反应完毕后,将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石墨烯。”
“各位都看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氧化石墨并不难找,氨水的价格也并不很昂贵,这里面的难点是还原剂的的选择,我们可以知道,碳元素的呈现出正四价,但是氧化过后,可能会呈现出正四价,正六价!”
“也可能会出现不完全氧化产生的正五价!”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先要对氧化的石墨进行测定,从而寻求一个通用的还原剂,我目前只是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并且在偶然的情况下侥幸完成了一次预实验,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提取原理……”
苏陌慢慢地开始讲解。
整个实验室里面的人都是颇为认真地听着。
说实话。
这些人的学术能力和学识都比苏陌要丰富得多。
尤其是下面坐着的这些老师。
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可是现在,他们依旧像是一个学生样,认真地记录着。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形成了石墨烯溶液,然后进行烘干操作,在最外面实现萃取,从而得到了排列紧致的单层石墨烯,关于我讲解的这部分,有没有什么问题?”
苏陌讲完了自己整个思路。
全场的人都是一片寂静。
他们找不出任何的问题。
说实话,这不是因为他们听得不够认真。
而是很多知识都是脱离了他们的常识盲区。
例如正六价的碳元素。
这个东西虽然听说过,但是并不是很常见。
“苏陌同学,关于氧化操作的话,我们的氧化石墨的质量怎么衡量,或者说我们要氧化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好的氧化产物?”
“至于还原反应的时间,是不是会出现其他从产物附着在石墨烯上,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提取?”
“若是纯粹石墨烯的话,那么这个致密度应该是非常好的,只是不知道会不会产生单双混合的石墨烯,这有可能会影响质量!”
总体来说,最先看明白的,还是周围的这些老师。
他们想清楚之后,立即抛出了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
苏陌都是一一解答。
完成之后,苏陌将任务做了一个颇为细致的分工。
谁做什么,谁应该负责什么,一目了然。
处理完这些之后,杨青和骆明远两个人被苏陌喊了出去。
这两个人,没有分配到任何的工作。
“苏陌,你怎么没给我分配工作啊?”
出来之后,杨青有些郁闷地看向面前的苏陌,语气中透着几分责备的意味。
“你做的研究是应用物理方面的,你还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石墨烯实现量产之后,你需要做的事情更加重要,主要是对碳基芯片的理论研发,这部分的内容,以后我慢慢跟你说!”
苏陌看着面前的杨青,简单的交代了两句。
至于骆明远。
苏陌再度将目光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