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甫与一众户部官员当即附和,表示国库纵然见底,也是情有可原。
没等明宗皇帝开口,跪在另一侧的言官当即反驳:“沈尚书这话未免太失偏颇!通利十六年,大旱,西南、西北赈灾粮款自国库输出,乃是上虞赈灾粮款数倍之巨;且彼时,南疆也因大旱无粮,犯我国境,四十万南境军粮饷之耗,绝不比去岁少。那时都不曾见国库有见底之危,如今却空虚见底,岂不怪哉?”
“李给事此言差矣!李给事为官之日尚浅,怎知当年国库不曾空虚见底?”
沈狄下意识的反驳,倒是正中言官李尤的下怀:“沈尚书所言不假,当年国库确然被掏空,但是,确实有人渎职贪腐,亏空国库。沈大人应当不会忘记从那位励尚书和两位侍郎家中抄出近百万两白银和十数万石粮食,以及无数珍宝古玩吧?下官入朝资历虽不及沈大人,却也知道,沈大人便是在那之后调任户部左侍郎,而后再官拜吏部尚书的。如今国库再次空虚,与当年之事,何其相似?”
说起当年之事,明宗皇帝沉下了脸。
正是因为贪腐之弊,粮草供应不及,云麾将军曲常辞、忠武将军曲常泊——也就是他的两位表兄,不会战死沙场;还有宣麾夫人,痛失夫君和腹中孩子。
那年,皇太后震怒,颁下懿旨要求彻查。他这个皇帝亦是严惩了涉事的所有官吏,给朝野上下敲响了警钟。
难道,同样的事情,又会上演吗?
明宗皇帝沉下了眼眸,眼中涌动起杀意。
青苗法的政令旨意还没来得及颁下,户部就被当堂爆出了这样的丑闻!
“皇上明鉴!”匐跪在地的度支主事蔡阖在接到孔甫的眼神暗示后,当即呼冤,“皇上请明察,这些年来,国库的收支,每一笔都在账目上有详细记录,微臣之流绝不敢有胆贪墨!李给事所言,实在欲加之罪!”
不给李尤反驳的机会,蔡阖朗声说道:“皇上明鉴,最近六七年,蒙皇上洪恩庇佑,四海之内多是风调雨顺,然小规模的旱涝之灾,终不曾断绝,国库每年要为此拨发的银粮不再少数。边关四境,虽少有战事,但百万将士的粮饷、军资、武器耗损均非小数。皇上仁人爱民,不忍为民加赋,国库这些年来入不敷出,微臣等在尚书大人的领携下,勉力支撑。今朝国库见底,去岁上虞的水灾是其一,北境的发兵是其二,还有一项,则是皇上免了林家的商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这话,若是由沈狄或者孔甫来开口,那是为己脱罪的说辞,定然会引得明宗皇帝勃然大怒——当然,从蔡阖口中说出,皇上也会震怒,但却比不过前者。为何?蔡阖是掌管国库账目的度支主事之一,国库的用度账目都是需要经过他和另外三名度支主事之手的。而这四个度支主事,站队并不相同。除非四人都同仇敌忾,否则,迟早露出马脚。
可是,明宗皇帝还是过于自信了一点,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当共同的利益面临危机时,哪怕立场不同,也是可以暂时联手,共渡难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