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仙侠小说 > 灵智上人 > 第四十四章 拯救群雄

第四十四章 拯救群雄(2 / 2)

 推荐阅读: 年代团宠四岁半 此生不悔入绝地 炼蛊 我不是少侠 团宠神医五岁半 我的网恋对象是明星 巅峰高手混花都 邪帝狂后:废材九小姐 武仙战神 幸福的乡村咸鱼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其时红日西斜,秋风拂面,熏熏如感薄醉。张无忌瞧向半里外一座青山,见半山里几株柳树,枝叶在风里飘舞,轻盈袅娜,转过头来,见赵敏端坐在石阶之上,茫然的瞧着远方,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安慰她。

良久,赵敏低声道:“臭?张无忌,你说,大元真的没救了么?”张无忌道:“这些大道理,我也不懂。不过我陪着祖师爷爷在江湖上游历的那段日子,见到许许多多颠沛流离的百姓,也同样见到了许许多多残暴横虐的兵丁,我想?大抵祖师爷爷也是因此才对元庭失去信心的罢。不过这些都男人的事情,你一个女儿家,也不用太过『操』心啦!”

赵敏摇摇头道:“不,在旁人看来,我诡计多端,在江湖当中搅风搅雨,挑起六大门派与明教之间的大战,当真可恨得紧。可我身为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之上的黄金家族子弟,既然享受了尊崇的地位,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要尽相应的责任。难道明知道大元日薄西山,还要眼睁睁瞧着它走向穷途末路么?”

张无忌叹了一口气,默然无语。良久,赵敏目光灼灼的瞧着他道:“张无忌?张公子?张大教主,你?你去求求你祖师爷爷与太师傅他们好不好?求他们归顺?不,只要他们对朝廷多一点点耐心?”她说到这里,泪水盈眶,甚是激动。

张无忌一惊,慌道:“我?我又有什么本事让祖师爷爷他们改变想法?你?你别这样。”赵敏悬泣欲滴的道:“你是统帅明教万千教众的教主,又是武当派嫡传弟子,更是大林寺子明禅师的亲传弟子。江湖上,论背景、论身份、论势力,谁还比得上你?你若是肯归顺朝廷,我一定去求我爹爹,让他老人家上奏皇上,封你为汉王?”

张无忌断然道:“此事休要再提。”说完,站起身来,往真武大殿走去,良久,才听得背后传来一声:“张无忌,我恨你。”张无忌叹了一口气,走进殿内,见灵智端坐在主位之上,太师傅坐在左首第一个位置,外公殷天正坐在右首第一个位置,其余如杨逍等人依次落座,正在商议如何相救六大派之事。

一见张无忌,灵智便冷哼一声道:“臭小子,以后少跟你那个小丫头接触一点。”张无忌一愣,只听灵智又哼了一声道:“不错,那个小丫头是长得不错,但是她比起芷若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说完,顿了一顿,撇了一眼殷天正与杨逍道:“就是不悔那个丫头比起她来也好多了。”张无忌急得满脸通红,忙道:“不是,弟子对她没有任何想法。”灵智冷笑道:“哼,没有最好,年纪轻轻竟如此工于心计,又是苦肉计又是美人计,居然还说什么要上奏元帝封你为汉王。你记住,你是明教教主。”

张无忌吃了一惊,哪料到他适才与赵敏的谈话竟会为灵智听到,见得太师傅、外公、杨左使等人眼中满是告诫,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道:“弟子弟子”灵智见急得面红耳赤,放缓了几分语气道:“好了,老衲也只是给你提个醒,你如今身份不一般,将来未必没有坐上龙椅的一天,须得小心谨慎。”听到这一句,便是向来冲谦恬淡的张三丰也不由得面『色』一变,至于殷天正、杨逍等人,呼吸更是陡然急促起来。

张无忌自是躬身应下灵智的教诲,全然没注意到杨逍等人望向他的眼神已经灼热一片。几人又闲聊了几句,定下计划,明日一早压着赵敏一同前往中都,借助她的身份调开看守六大派的兵丁,将困在万安寺中的灭绝师太等人救出来。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原本派出去的五行旗人众先后回山,带回来的讯息令人大为惊讶。峨嵋、华山、崆峒、昆仑各派远征光明顶的人众,竟没一个回转本派,江湖上沸沸扬扬,都说魔教势大,将六大派前赴西域的众高手一鼓聚歼,然后再分头攻灭各派。不过个中缘由灵智等人早已得知,为免多生波折,略作商议之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中都。

因有灵智这尊大佛存在之故,一行人底气甚足,先是将“神箭八雄”等赵敏带来的属下交明教严加看管之后,张无忌又派人送信通知留守天鹰教的张翠山夫『妇』,令其赶来助阵。又命殷天正和殷野王父子连夜赶回天鹰教改编势力,组织人手与五行旗一道分置各地接应。诸事安排妥当之后,这才由杨逍、韦一笑、五散人等人跟随张无忌压着赵敏前往中都。至于灵智,仗着轻功神妙,早已先行一步,前往中都等候。一来打探情势,二来想趁着这个空档见一见明教凤阳分坛坛主,日后大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

中都,万安寺。此寺原名响石庵,始建于宋绍兴庚申年,历代香火鼎盛。密宗崛起之时,此寺被密宗弟子占据,沦为大林寺下院,历代主持均为大林寺委派的高僧。然数十年前,灵智下令号召密宗弟子不得支持元庭之后,元庭为交好西域少林派、金刚门及天竺等地僧人,以朝廷的名义将万安寺从密宗手中夺走,用以供养元廷佛门供奉既有这一层关系,再加上汝阳王派长子王宝宝亲率五千兵丁坐镇,那么这座占地极广的寺庙作为用来关押六大派之人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其时蒙古人铁骑所至,直至数万里外,历来大国幅员之广,无一能及。大都即后代的北京,帝皇之居。如今元朝虽日落西山,渐有迟暮之感,然各小国各部族的使臣、贡员及随员、商贾,仍不计其数,远者来自极西,当时总称之为『色』目人。

这一日,旭日方生,中都西门外迎来一位不速之客,灰衣做襟、芒鞋打底、步履沉稳、气度从容,来往商客莫不大赞:好一位佛门高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