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宾客,这就要劳烦董阁老了。董阁老到底还是家里的长辈,请帖要用董阁老的名义发出去的。
好在现在董娇和董阁老的关系缓和了许多,这一点也不难了。
府中欢欢喜喜的张罗起董娇的及笄礼,黄氏看了又是眼红的不得了,言语间又刺了董姒几句,董姒就理所当然的做出委屈的模样。
不过董娇知道了也当做不知道,她的事情还忙的很。
第三日的一早,天空中还是飘着雪花,崔莺恨不能把她裹成一个粽子再让她出门。她甚是无奈,外面的冷,但也没有冷到这种程度。
而且她是去施粥的,穿成这个样子,不知道的要以为她有多不情愿呢。
最后出门的时候她还是成功的让自己从一只胖粽子变成了一只瘦粽子,身后跟着的是哀怨的崔莺。
马车缓缓的往城门口驶去。
京城的贵族们施粥一般都在京城里,在城门口的少有,因为在城门口施粥,城外那些不知来历的难民都会过来,引起骚乱的概率会高尚许多。
而在京城里,来喝粥的大多数都是京城里的乞丐,亦或是过了城门口身份明了的难民,又或是京城里吃不上饭的人家。
她此番施粥也算是意有所图,所以选在了城门口。
来到搭好的粥棚,她见到了五个官差,应该是京兆尹派来的。
果然,五个官差见她过来,上前行了礼,说明自己是受京兆尹的指派而来,让她有什么吩咐只管说。
谢过了官差,董娇查看了粥棚的情况,粥还没有熬好,还在咕咚咕咚的熬着,但已经能闻到香味。
因为前一天已经在门口贴了告示,由守城门的将士们告知往来的人,所以百姓们已经知道今日中午她会在这里施粥,故而早早的就有人端着碗罐等在这里。
董娇原本是别有目的的,但是见到这么多双渴求的眼睛,心头像是受到了重击。
其实两世以来这都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难民,前世关于难民的种种事情她都只是听说,所谓的可怜她也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然后根据自己的相像,说一句好可怜。
然而事实比她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千万分,如此寒冷的冬日,等待施粥的人有至少一百多人衣不蔽体,其中还有尚在襁褓的婴儿,那襁褓也只是几块破布组成的。
她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她印象中的婴儿都是十分可爱的,不分男女都是粉嘟嘟的脸庞。然而这个襁褓中的婴孩,那干瘪枯黄的脸颊就像是将死的老树一般。而嘴唇接近紫色,一看便是被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