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方法
采用由澳洲QSR公司推出的Nvivo8.0(中文版)分析和管理资料。Nvivo8.0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电脑辅助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其分析运行的理论框架是源于Glaser和Strauss(1967)提出的扎根理论,扎根理论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研究开始之前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理论[8]。Nvivo8.0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编码与查询功能,此外还有链接、建立模型等功能,有助于研究者在众多的资料中快速筛选信息。
1.1资料收集
以《光明日报2008北京奥运会报道评论集》,北京奥运官网对开闭幕式、文化节、火炬、会徽等元素的报道、评论、访谈等文献作为质性分析的主要资料。为了使研究更加客观,同时对光明网、新华网、搜狐网等网站进行搜索,剔除内容重复的文章,共选取文章523篇(表1)。这些文章全方位反映了北京奥运会从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表1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研究资料内容种类
?
*表示文章较多,仅选取代表性的文章。
1.2资料分析
1.2.1资料分析基本程序
将523篇文章形成WORD文档格式,后将所有文章导入质性分析软件QSRNvivo8.0。采用扎根理论的原理,植根于所收集的现实资料和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9],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利用三阶段的编码方式?[10],即开放编码(opencoding)、主轴编码(axialcoding)、选择编码(selectivecoding),用以分析裂解原始资料、概念化,并重新产生新的形式进行研究。
首先在软件中阅读所有资料,并进行开放性编码。由于是试探性研究,没有树状节点,因此,编码时均编码为自由节点,对相同的文字内容编码到同一自由节点下。如果遇到一段文字涵盖几个节点,则分别标记在不同的节点下。如果不能确定某段文字内容所属哪个自由节点,则标记为另一自由节点。
其次,对编码的自由节点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思考,对一些无效节点予以删除,意义相同的节点予以合并。同时划分出适当的范畴,并将自由节点归类到某个树状节点下。对所有资料编码结束后,通过分析比较,根据节点的内容对节点的名称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一些节点进行必要的合并与重组,并对部分子节点的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以上3个步骤对资料的分析,析出北京奥运精神的内涵与类别,进而建立相对完整的北京奥运精神遗产体系架构。
1.2.2编码一致性
在研究初期,由于资料较多,研究者与研究团队共同进行编码。为了确保编码的一致性,研究者与研究团队多次进行了编码思想的讨论与统一。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确定两个主题,对相同的资料进行了实验性编码,计算了编码者之间编码的一致性系数,一致性系数介于0.78-0.92之间。有研究者认为二位研究者间的信度最好是高于70%[10]。表明编码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2结果与分析
首先,在软件中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找出能反映北京奥运的独特精神风貌、民族性格、文化特征、价值观念的句子、词语。明确这些句子、词语所代表的意义,提炼出精确、有价值的概念,以概念为名称,进行开放性编码。通过开放性编码,形成了79个有价值的自由节点。
其次,对开放性编码的79个自由节点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和比较,对节点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合并,找出节点之间的共性和所属类,并归为21个类别(表2)。
通过主轴编码后,根据编码信息,发现可以将主轴编码归纳为几个核心类别。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定义,将公平公正、团结进步、奋斗拼博、和平友谊、重在参与等五个主轴编码归为一类,表述为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崇尚和谐、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六个主轴编码及内容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和人文精神。因此将这六个主轴编码做为一个核心类别,表述为中国人文与民族精神。主轴编码无私奉献、热情服务、关爱他人、严谨工作、学习提高主要反映的是北京奥运志愿者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因而,将这五个主轴编码归纳为志愿者精神。改革创新、从容自信、科学发展、团队协作突出反映了我们这一时代的要求,而改革创新、团队协作、精益求精也是科学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因些将改革创新、从容自信、科学发展、团队协作、精益求精五个主轴编码归为一类,将其表述为时代与科学精神。
表2主轴编码信息例举
?
表2主轴编码信息例举(续)
?
注:以主轴编码的总参考点数进行排序。
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认为北京奥运精神遗产包括:奥林匹克精神、中国人文与民族精神、志愿者精神、时代与科学精神四大精神体系(图1)。
?
图1北京奥运精神遗产体系
3讨论
3.1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可以特指《奥林匹克宪章》中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也可以泛指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整个价值体系。本文所指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指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整个价值体系。100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但秉承了古代奥运会团结、和平、友谊精神,形成了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例如,1908年伦敦奥运会和1920安特卫普奥运会出现了“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鼓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奥林匹克,使奥林匹克思想得到了重要的发展,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重在参与、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新内涵[20]。因此,本研究将重在参与、奋斗拼博、公平公正、团结进步、和平友谊主轴编码归于奥林匹克精神。
从奋斗拼搏主轴编码看,在奥林匹克精神类别中,其总参考点数多(392),表明被人们提及和关注的最多,体现出奋斗与拼博的奥林匹克精神灵魂地位。从含泪勇夺金牌的33岁的老将张宁到顶着失去首金压力,勇夺女子步枪三姿金牌的杜丽[14],从负伤力战的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到战胜白血病、重回赛场的马拉松游泳冠军范德韦登[14],在北京奥运16天的时间里,运动员们用坚强与拼博演绎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在各国运动员的努力下创造了辉煌的运动成绩,打破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展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竞赛风貌,更好地诠释了各国运动员顽强拼博、勇于竞争、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
从重在参与的编码内容看,北京奥运会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精神的内容,使“重在参与”精神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北京筹办、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从儿童到老人,从普通居民到干部专家,都以自己的形式参与到奥运中去,体现了“全民奥运、全民参与”的精神。如“奥运会徽、吉祥物、歌曲等的征集”、“人文奥运进社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活动,这种“全民参与”的精神是北京奥运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贡献。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0多个国家的首脑,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3.1万注册和非注册记者参与,是历届奥运会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体现了全世界人民的参与热情。“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残健共荣”表达了健全人与残疾人的平等参与。170多万志愿者热情服务北京奥运,成为历界奥运会中志愿者最多的一届,体现了志愿参与。在编码中发现,在本届奥运会中还有一些身处在贫穷中但仍然不失进取和参与信念的“草根”群体:他们没有运动鞋,没有训练场馆,整天还要为生活以及训练的费用四处奔波,但他们表示:“并不难过,也不遗憾,能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才是最重要的”[14]。正是有了这样的“草根运动员”的坚持和努力,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精神才得以完美的体现,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才变得真正完整[21]。
“和平友谊、团结进步”是奥林匹克运动永恒的主题,也是北京奥运的追求。从编码内容看,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促进世界和平、友谊、团结的盛会。正是本着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精神,中国依照1993年以来国际奥林匹克界形成的惯例,在2007年10月与世界上186个奥委会联名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休战的协议,并获得通过[14]。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倡导和平友谊的国家,以“和谐之旅”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圣火接力,是中国向全世界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信息。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以及口号,无不表达着中国人民对和平、友谊、进步与和谐世界的向往,传递着“北京欢迎您”的心声[22]。在北京奥运会赛场的日日夜夜,同样展示了中国人对各国运动员的微笑与热情,看到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好与交流。尤其是在射击场上,当格鲁吉亚运动员和俄罗斯运动员拥抱时,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期盼在奥运的竞技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渴望和平,追求和平,弭灭战争,消除对抗,是全中国人民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愿望[14]。
“公平公正”是奥林匹克竞赛的行为规范,是奥运精神之一。北京奥运会用其实际行动,维护了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扞卫了奥林匹克精神。北京为了举办一届“公平、干净”的奥运会,在兴奋剂检测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兴奋剂检测的三大流程上形成了严密的“安全链”。兴奋剂检测创下了奥运历史的多个第一:检查数量第一,最终数字可能超过5000例;赛前检查最多,达到2652例;检查范围最广,个人项目前5名外加两名随机抽取的运动员都要接受检查[23]。北京奥运的“公平公正”不但体现在赛场上,同时也体现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上,吉祥物、会徽、开闭幕式的创意征集与评审上,正是因为“公平公正”,才产生了“鸟巢”、“水立方”等经典之作,才形成了富含文化内涵的吉祥物、会徽,才有让世界惊叹的开闭幕式。
3.2中国人文与民族精神
中国人文精神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主体,而道家、墨家等多家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均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在梳理中国人文精神时,有学者将其表述为七个方面:“仁者爱人、诚意正心、齐家治国、经世致用、中和之道、见利思义、礼以和人”[24]。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为民族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25]。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经沧桑,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从而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信息内容有较大的联系,因此,将中国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作为一个类别来探讨。
从主轴编码的总参考点数(430)看,崇尚和谐为最多,表明倡导和谐是本届奥运会的主题。从编码内容看,体现出和谐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特殊贡献。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正是体现了和平、和睦、和谐的思想,凝聚了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26]。围绕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在北京奥运会处处展现了和谐的理念和思想。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导演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和合文化,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谐世界的追求[21]。“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深刻表达了东道主笑迎八方来客的喜悦心情[14]。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北京奥运元素之一的吉祥物就蕴含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天地万物相互依存、和谐运行的基本思想[28]。正是基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奥林匹克运动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北京奥运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和实施“绿色奥运”的目标,表现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精神,例如,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太阳能、地热、水的再循环利用等,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人文精神。
自强不息、以人为本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炎黄子孙自尊、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人格完善,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因此,在编码时把本届奥运会所体现出来的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勤劳勇敢等概括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把人文关怀、人道主义、人格尊严、爱心等概括为以人为本的精神。北京奥运会全方位体现出了自强不息、以人为本的精神。例如,当祥云火炬将奥林匹克之火带到福建时,远在四川的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震。天灾无情,圣火传情。就在灾难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圣火途经革命圣地“古田会议”会址时,市民自发打出了“汶川挺住”的标语,庆典仪式现场也变成了向四川灾区捐款的现场。正随着火炬的前进传遍中华大地[27]。如此情真意切的鼓励、祝福和慰问,正是中华民族爱心、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体现。地震过后,四川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发愤图强、团结一致、重建家园,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在编码时发现,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奥林匹克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奋斗竞争的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在编码时,如果一个信息点含盖几个节点,就分别记在不同的节点下。正是这些相通之处,使两种文化得以互相融合。但由于两种文化基础不同,其价值取向也存在差异。奥林匹克运动来自于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力量和竞争,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文化强调个体的责任与义务,个体的价值必须通过集体、民族、社会来实现,关注的是群体价值,对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往往重视不够[24]。北京奥运会使以不同文化为基础的两种精神得以互相学习、吸收和互补。表现为北京奥运会体现出了更加尊重人、关注人、爱护人、关怀人的思想和精神,如北京奥运场馆的无障碍设施、个性化服务、无象征地位尊卑的观众席等,表明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和尊重。奥林匹克精神所体现的开放、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给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而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补充。
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的精神追求,是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情感表达。体育与爱国主义的关系,虽饱受争议,但却始终无法分割。翻开中国的奥运史,从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到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们的恢复,再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许海峰,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的情怀。为国争光、祖国至上、献身祖国已成为奥运健儿独特的精神贡献。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奋勇拼博,勇夺金牌,使中国位居金牌榜首,是为国争光、祖国荣誉至上的表达。北京奥运会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体现在奥运健儿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普通老百姓及华人华侨身上。如: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曾发生了藏独分子干扰火炬传递事件,中华儿女用勇气和智慧扞卫了火炬的传递,扞卫了国家尊严[28]。火炬所到之处,人们用歌唱祖国的歌声和为奥运加油的口号表达着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奥运的美好祝愿[29]。使这个传播“和平、友谊、进步”的使者,完美地完成了它的“和谐之旅”。当然,中国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不是封闭的、狭隘的、排他的民族主义,它是与国际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越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就越是要向世界敞开宽广的胸怀[14]。这种宽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观众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一边齐声高唱国歌为中国选手加油,一边也为外国选手的表现赞赏或惋惜,他们宽容地看待“海外兵团”归来,也充满自信地为在自己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喝彩[30]。如当郎平带领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时,中国观众依然给予喝彩,“郎平郎平我爱你”的呼声不绝于耳[31]。这种理解、包容和宽广的胸怀也正是厚德载物的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2008奥运会,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大气、文明、开放、进步的大国风范。
3.3志愿者精神(删节)
3.4时代与科学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38]。有学者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四个方面。认为求真务实是前提,改革创新是核心,和谐发展是规范,以人为本是目的[39]。而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等[40]。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精神应成为每个时代永远推崇的精神。从科学精神内容上看,它所倡导的求真、创新等精神已成为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将北京奥运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与科学精神做为一个类别来探讨。
通过对北京奥运资料的阅读与编码,认为北京奥运的时代精神与科学精神包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精益求精、从容自信、团队协作五个方面。
从总参考点数看,改革创新(413)位居第二,表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也是中国人民改革创新的过程。首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硕果。“改革开放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的集中表现。”中共*******、北京市高官、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如是说。30年前,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30年后,中国将自己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14]。“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一曲《北京欢迎你》,打开的,不仅是家门,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之门;开放的,不仅是怀抱,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度[14]。其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中国人民勇于创新的成果。正是中国人民改革创新的精神,才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对北京奥运惊叹不已。编码中发现本届奥运会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创新。如在场馆的外型设计上,突破了中国人固有的审美观,大胆地吸收了外来文化智慧,实现了创新与超越。钢线条巧妙编织而成的鸟巢、气泡般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在京城中轴线上,使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风格的现代建筑巧妙地融会[14]。再如奥运奖牌“金镶玉”、奥运会徽“舞动的北京”、“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奥运火炬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文化的创新。
二是艺术创新。如制作精良的开幕式运用缶齐鸣倒计时、大脚烟花耀京华、活体字模书和谐、长轴画卷演文明等艺术手段[14],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几千年文化在数小时之内完美展现给世人。
三是科技创新。如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不但使用了“中国造”的钢板,而且采用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钢结构形式,从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到检测,均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41],是对“科技奥运”理念的承诺。
北京奥运在实践“科技奥运”的同时,同样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如在“金镶玉”的奖牌的设计和加工上,为了使金和玉能很好地结合,达到国际奥委会对奖牌的抗冲击、抗摔的特殊要求,奖牌设计小组不但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次技术测试,力求达到完美,而且在加工上也是精益求精,尤其是在玉环的加工上,误差必须小于0.025毫米,在3毫米的圆形立面上要刻出一个1毫米的弧形凹槽,误差不超过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再如北京奥运火炬的设计,火炬火焰的抗风抗雨能力是关键。为了能在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保证火炬不熄灭,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试验,最终解决了在大风、大雨下燃烧等一系列难题[42]。正是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成功登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北京对世界的承诺。
图2北京奥运精神遗产体系之间关系
4结论
北京奥运精神遗产包括四个精神体系,即大力弘扬了重在参与、和平友谊、公平公正、奋斗拼搏、团结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融合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崇尚和谐、以人为本、爱国主义的中国人文与民族精神;发扬了无私奉献、热情服务、关爱他人、严谨工作、学习提高的志愿者精神;展现了改革创新、从容自信、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科学发展的时代与科学精神。这四类精神体系虽然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意义,但每个类别并不是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北京奥运以其丰富的内涵,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丰富了奥林匹克价值体系,其中国人文与民族精神是对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补充,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多元文化交融互补性。北京奥运所倡导的“全民参与”、“崇尚和谐”的精神以及志愿者所体现出的“严谨工作”等精神是北京奥运对奥林匹克精神体系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熊晓征,王润斌.对北京奥运会“独特遗产”的理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5.
[2]罗艳春.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发扬[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64-66.
[3]程登富,崔雪梅.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哲学思考与孔子思想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10-14.
[4]***主席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EB/OL].http:politics.people..cn/GB/.html,2008-8-2.
[5]范存生,李晓鹏.论北京奥运精神[J].沈阳大学学报,2009,21(1):80-82.
[6]吴潜涛,郑小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珍贵精神遗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80-86.
[7]陈作松,林俊,陈潜.2008北京奥运精神遗产—基于《光明日报2008北京奥运会报道评论集》的质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11-15.
[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考宾·斯特劳斯.质性研究入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M].吴芝仪,廖梅花译.台北:涛石文化,2001:8-25.
[10]郭玉霞.质性研究资料分析Nvivo8活用宝典[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2009:42,232.
[11]火炬用“纸”与“火”对立统一表现融合共生[EB/OL].http:news.xinhuanet./sports/2007-04/26/content_.htm,2007-4-26.
[12]2008年1月28日竣工交付——国家游泳中心建设大事记[EB/OL].http:.
[13]纪卓瑶.喝彩,为于无声处的坚持[EB/OL].http:.
[14]单三娅.奥运之光-光明日报2008北京奥运会报道评论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15]鱼烟罗.感谢奥运唤醒了包容精神[EB/OL].http://.
[16]万俊人.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EB/OL].http:.
[17]北京奥运会反兴奋剂全扫描[EB/OL].http:news.xinhuanet./olympics/2008-07/29/content__1.htm,2008-7-29.
[1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做客强国论坛[EB/OL].http:.
[19]金玉良缘情献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诞生[EB/OL].http:news.sohu.n.shtml,2007-3-28.
[20]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7.
[21]开幕式诞生记:用智慧和汗水凝聚中华灿烂文明表达构建和谐世界梦想[EB/OL].http://.
[22]全球瞩目集体智慧-北京奥运吉祥物出炉台前幕后[EB/OL].http:sports.sina..cno2005-11-11/.shtml,2005-11-11.
[23]反兴奋剂:北京奥运没讲完的故事[EB/OL].http://sports.sina..cn,2008-8-26.
[24]袁懋栓.全球化背景下的北京人文奥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1.
[25]黄莉.中华体育精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6]北京奥运主题口号发布[EB/OL].http://news.qq./a//000123.htm,2005-6-27.
[27]四川火炬传递计划未改变圣火6月14日晚入川[EB/OL].http://2008.cn.yahoo./08-05-/346/2abk3.html,2008-5-16.
[28]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残缺身体保护奥运圣火顺利传递[EB/OL].http:torchrelay.beijing2008.cncn/journey/paris/news/n.shtml,2008-4-8.
[29]微雨浇不灭在日华人的热情歌唱祖国祝福奥运[EB/OL].http:news.xinhuanet.sports2008-0426content_.htm,2008-4-26.
[30]北京奥运激发民众爱国主义[EB/OL].http://news.sina..cn/c/2008-08-15/0.shtml,2008-8-15.
[31]国人的体育观在开放中走向成熟[EB/OL].http:.
[32]金元浦.人文奥运:北京留给世界的珍贵精神遗产[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4):52.
[33]离奥运会最远和最近的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EB/OL].http:news.163.0/01/4ISB7O4T000120GU.html,2008-8-9.
[34]志愿者展现笑容奉献热情[EB/OL].http://2008.sina..cn/hd/other/2007-11-15/0.shtml,2007-11-15.
[35]辛苦了,默默奉献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们[EB/OL].http:.
[36]“战报”由我们手中发出[EB/OL].http:news.xinhuanet./olympics/2008-08/12/content_.htm,2008-8-12.
[37]志愿者设计科学路线让报告成绩“坐上飞机”[EB/OL].http:.
[38]李少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37.
[39]邢云文.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J].理论探索,2007(5):53.
[40]王金福,宋新康.论科学精神[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4.
[41]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三大理念”[EB/OL].http:.
[42]奥运火炬这样诞生:外观与燃烧分离显中华文化符号[EB/OL].http:sports.sina..cno2007-04-.shtml,2007-427.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1)08-0005-10
收稿日期:2011-04-07;
修回日期:2011-06-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CTY001)。
第一作者简介:林俊(1971-),男,福建南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